时间:2023-03-14 18:06
拍品鉴定+V:HBSB1826
近年来,关于“官窑内造”瓷器众说纷纭,由于没有确切历史资料记载,因此,被吵的沸沸扬扬的。现在有三种说法,究竟是哪一种说法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第一种说法:
说官窑内造这种款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还有就是落这种底款的是不是官窑瓷器。首先,这种款制是在晚清时期才开始出现的,它的主要流行阶段,也是在清朝末民国初这样一个时间范围,那它到底是不是官窑?严格来讲,不是。但它算是官窑的一个子品牌,晚清时期,受各方面的影响,像这个战乱,还有外销瓷的出口量大幅缩减等等,景德镇的制瓷业整体处在一个下滑状态,包括官窑在内,光靠上面拨的那点银两,很难去维持开销,所以得想办法增加营收,于是将目光投向了民间用瓷方面,为了扩大营销范围,在官窑内部,生产出一批瓷器,然后,卖给老百姓。但是问题来了,这部分瓷器,不能写官窑款字,可是不写,又彰显不出品牌优势,怎么去跟民窑抢市场?所以,就设计出了“官窑内造”这么一种款识,落这种款识的瓷器,通常都是这个御窑厂的画师画的,画工,一般不会太差。
第二种说法:
就是这种“官窑内造”的瓷器确实是当时御窑厂制造的,也就是专门给皇宫烧造瓷器地方的一个厂烧制,这个虽然是在御窑厂烧制出来的,但是它不是官窑,不是皇宫用的,它确确实实因为是官家烧制出来的,当时就是同治、光绪时期,特别是同治、光绪大婚这个之前,当时要准备大量的婚庆瓷器,当时御窑厂的工匠不够,就从民间招了很多,招来以后,到了御窑厂以后,那么,不能让他直接画这个官窑瓷器,要让他们练练手,这个就是他们的练手瓷,但是做出来以后,这个瓷器很精美,很漂亮,但它又不能进到宫廷里去,那么把它打碎又可惜了,那怎么办?干脆他们就把它打一个“官窑内造”款。就变卖了,就是这么个来历。
第三种说法:
就有古董商联合制造商假借历史时机,引发人们的好奇心和购买欲,大肆烧造署名为“官窑内造”的瓷器,“官窑内造”瓷器被炒的风靡一时。上至名公巨卿、富商大贾,下至中产之家、升斗小民,无不趋之若鹜,尤以北京和天津两地流传最广。人们把这些所谓的“官窑内造”的瓷器作为珍品家传,作为礼物赠送,演绎出了无数扑朔迷离的故事,令后人难辨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