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清代宫廷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中秋帖子词卷》

时间:2023-03-13 11:37

  拍品鉴定+V:HBSB1826

  《中秋帖子词卷》是清代宫廷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主要分为三部分:乾隆御笔题序、董邦达据乾隆词意绘画的山水画,以及内廷翰林据帖子词韵附和创作的诗文,并由大臣汪由敦抄写。卷中书画合壁,内容丰富,从这君臣和唱的山水诗画巨制中,可见乾隆皇在位初期锐意开创崭新气象的雄心壮志。

  缘起「三希堂」

  乾隆十一年(丙寅年,1746年)春 ,乾隆喜得王珣《伯远帖》,连同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及王献之《中秋帖》两幅珍品,合藏于养心殿的西暖阁。西暖阁原意为温室之地,收纳此三帖后,乾隆将之易名为「三希堂」,亦有「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之意,从此成为乾隆收藏重要书画的宝殿。同年二月,乾隆命董邦达绘制《三希堂记意图》,画面以雅士在山林间执笔临帖为主题,深得皇上欢喜。

  董邦达之山水画象

  董邦达能巧妙地以笔墨转化皇上心意,当然并非一般宫廷画家。董邦达(1696-1769),号东山,浙江富阳人,官至礼部尚书,负责编修《石渠宝笈》、《西清古鉴》诸书,见多识广,擅画山水,逸韵天成。他常奉御旨作画,收录于《石渠宝笈》的作品亦为数不少,三编合计近二百件,且大多有乾隆御题,可见皇帝十分赏识他。

  为「三希帖」作画

  乾隆极为爱惜「三希帖」,曾命董邦达为《伯远帖》描绘峭壁下的高士远观图、为《快雪时晴贴》绘山水雪景一幅,附于各帖前后。

  乾隆赏王献之《中秋帖》有感

  乾隆十一年八月,乾隆读王献之《中秋帖》有感,时值中秋,便按其韵律句构,写下《拟中秋帖子词有序》七律四章,并装裱在《中秋帖》卷后作为评价赏析。乾隆随后命董邦达就《拟中秋帖子词有序》绘画,配以内廷翰林诗文和作,整个过程以笔墨纪录,成一件独立作品,即这卷《中秋帖子词卷》。

  「乾隆丙寅八月拟成此词,既命内廷词臣属和,适橅大令《中秋帖》,因录于卷后。际此良时,实获心赏,并志之以纪几余雅兴,三希堂御笔。」

  《中秋帖子词卷》卷首的「广寒清照」四大字,是乾隆御笔,采用了清宫特制的海波纹笺;紧接的《拟中秋帖子词有序》也是乾隆御笔,写在极珍罕的藏经纸上,内容与王献之《中秋帖》后之题跋完全相同。卷末是九首由内廷翰林按照乾隆写的中秋帖子词序的词韵而作的诗。

  诗画呼应

  至于卷中间的山水画一段,则由董邦达绘制。开首为烟云缭绕的树林房舍,户外摆设供桌,有人翘首拜月,另有人物围坐在亭内赏景。画卷中段,庭院中有十数人聚首畅谈,紧接其后有儒者在山涧池旁观水;树丛后有一组人物在楼阁内观景。最后以平远山水作结,引领着楼阁前面凭栏远眺的人物视线,将画意推向无限寥廓的远方。全卷整体气氛清雅,布局严谨,画中情景对应乾隆诗文,诗画呼应,匠心独运。

  翻查《乾隆起居注》,可知乾隆于这一年赐宴与一众皇公大臣欢度中秋,随后他便写了《拟中秋帖子词有序》,并命内延翰林和词臣唱和,录于《中秋帖》卷后,以纪雅致盛事。

  以诗喻政

  乾隆的诗序描述了当时美景和喜庆热闹的气氛,侧写出太平盛世之象。之后紧接的四首七言绝诗,更道出了重点:「试创玉堂新事例,擘笺催进月词头。」这是宫廷雅集新形式的一次大胆尝试,乾隆遂令众内廷翰林按照此诗原韵,就中秋佳节各谱新诗,内容描写中秋典故或节庆之景,且歌颂皇上与群臣唱和咏诗之融洽,一词一句处处盈满盎然新意,首首暗喻即将到来的新政时代。

  天下一统,君臣和洽

  此后十五年里,每逢中秋佳节,乾隆都会围绕着这首《拟中秋帖子词》迭韵作诗,持续以新韵律写诗。每首诗前均有一则小序,描写眼前美景、或追忆过往岁月、或记述当年大事,以表国泰民安。至于成诗地点,则视乎当时皇帝所在之地,但无论在避暑山庄还是行宫,皆有数天赏月宴会,并命画家绘画、同行群臣赋诗,成为宫中的中秋新习俗。

  在这十五年间,除非遇上天灾人祸或生离死别等白事,每年八月,宫中都会按此规律创作新诗,完成的十首作品全收入《石渠宝笈三编》。如此一来,君臣间的互动更多,乾隆亦藉此表现出君臣融洽的形象。

  新时代之始

  由此可见,《中秋帖子词卷》不仅是记载君臣之间的宫廷雅聚,更是一个契机,开启了历时十五年与朝中重臣的互动,在宣扬「国泰民安,勤政爱民,领导有方」的政治意识以外,更象征着新时代的正式开始。乾隆在丙寅年,即登基第十一年,在新年伊始即下旨大赦天下,更宽免各省钱粮,以惠百姓。在文化方面,除设「三希堂」外,一系列的诗画创作活动,均彰显出这位时年仅35岁的皇帝将要鸿图大展的决心,历史也证明了这是清代又一盛世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