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在我国青花瓷萌生于唐宋时期。这些年专家学术界及古玩对唐钧、唐花釉的认识,以及对宋代的白瓷、黑瓷和青瓷上偶尔出现的蓝色和蓝斑,这些现象都足可以证实在我国古陶瓷中使用钴原料的出现,进而逐步被窑工们所认识、发现并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和掌握了钴原料的烧造温度和规律。
因早期青花瓷器上的青料含有大量的铁杂质,纹饰自然,发色是变化不定,真正的“晕散”效果当今甚难获得。把钴原料用于瓷器上,在画面上的青花料运用自由洒脱的画风,采用宋代磁州窑的风格,在元代青花瓷上得到充分体现,这一点就说明了典型的青花瓷器上所发生的风格上的变化是逐步的。前些年,我所收藏的一件早期青花玉壶春瓶,经河南省文物鉴赏家协会鉴定,该青花玉壶春瓶、白釉,有铁锈斑和针鼻气孔,龙纹三爪、青料注黑、圈足未修,有元代基本特征。此器罕见,有重要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它的高27cm,腹径14cm。所以我根据它的造型、胎质、釉料、画风及火温和元代实物对比进行验证,该器物应是一件早期的元代青花瓷。它的胎体比后来的青花瓷要软一些,厚一些,并且质地也不那么优良。因那时的陶工和画匠是各有各的主人,他们的手迹,做工各有各的不同。所以任何一件十四或十五世纪的青花瓷不带有属于技术上的缺陷,则那才是令人怀疑的。在十八世纪,早期的青花也曾被大量的仿造过,但是,瓷上真正的如“晕散”效果甚难获得,斑点是故意渲染,并非象早期青花上那样偶尔得之。晚期的画风和纹饰中也缺乏早期器物上的那种自由和洒脱的绘画风格。
拍卖创造财富,成交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