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德方鼎
编辑
德方鼎,西周早期,中国国宝级青铜器,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该鼎铭文24字,为中国的文字演化史提供了资料,对历史学、考古学和文字学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西周早期的方鼎造型更趋浅腹,足部变得细长, 德方鼎是这一时期的典型。在它的腹内底部铸有铭文,鼎的铭文相当重要,共5行24字,记周成王在成周洛邑祭祀武王,贵族德参与其事,受到成王赏赐,作器以记之。
中文名称
德方鼎
馆藏地点
上海博物馆
所属年代
西周早期
类 别
青铜器
目录
1 简介
2 铭文
3 意义
简介
编辑
德方鼎 是一件铸造于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的青铜器。西周早期的方鼎造型更趋浅腹,足部变得细
铭文拓片
长, 德方鼎是这一时期的典型。
德方鼎是青铜器中的饪食器,铸于西周成王年间,它通高24.4厘米,口纵14.2厘米,口横18 厘米,在口沿的两边,此器有两只立耳,折沿浅腹、柱足细长。德方鼎的腹饰为兽面纹,两侧的龙形纹以细雷纹为底,足上端饰牛首纹,纹饰十分清晰规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青铜宝尊彝,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铭文
编辑
"惟三月,王在成周,祉武王福自蒿,咸,王赐德二十朋。用作宝尊彝。"
意义
编辑
德方鼎腹内底部铸有铭文,鼎的铭文相当重要,共5行24字,记载了周成王在东都成周为武王举行祭祀一事,因掌管祭祀的贵族“德”受到成王认可,赏赐给他20串珍贵的贝壳。德之后铸造礼器以示荣耀于后人。[2]
“成周”,在现今洛阳附近,武王的继任成王诏令召公和周公在此建立东都,从而加强对东部地区的统治。这些铭文不仅证实了文献的记载,还弥补了记载的不足。
德方鼎中的铭文有些字有所简化,比如“德”在铭文中由双立人和直组成,表示行为端直;而同时代的另一个德字,下面又加了心,表意更为抽象。郭沫若推测周代时繁形的字体和简化字都在社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