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鲂(团头鲂)

名称:三角鲂(团头鲂)

供应商:广州市花都区狮岭联民水产养殖场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

地址: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益群村奇才经济社

手机:13822286087

联系人:崔平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53255719

更新时间:2019-12-31

发布者IP:

详细说明

  三角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鲂属。俗称:武昌鱼,三角鲂,平胸鳊。英文名:Bluntnose black bream , Wuchangfish , Bluntsnout bream 。

  体高,甚侧扁,呈菱形,头后背部隆起,体长为体高的2.0-2.3倍。头小,吻圆钝,口端位,口裂宽,上下颌等长,上下颌的角质层较薄;胸部平坦,腹棱从腹鳍基部至肛门,(区别于鳊鱼)具有皮质腹棱。背鳍具光滑硬刺,其长度较头长为小;臀鳍长,具27-32根分枝鳍条,尾柄高而短。体背部青灰色,两侧银灰色,体侧每个鳞片基部灰黑,边缘黑色素稀少,使整个体侧呈现出一行行紫黑色条纹,腹部银白,各鳍条灰黑色。

  习性:

  初级淡水鱼,栖息于江河、水库、湖泊的中下水层,喜好淤泥底质且水草茂盛的静止区域。生长快,杂食性,幼鱼以甲壳类,成鱼以水生植物为主。产黏性卵於水草上。

  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湾於南部水库区可见。

  三角鲂多见于湖泊,比较适于静水性生活。平时栖息于底质为淤泥、并生长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区的中、下层中。幼鱼主要以枝角类和其它甲壳动物为食;成鱼摄食水生植物,以苦草和轮叶黑藻为主,还食少量浮游动物。4月开始大量摄食,6-10月为肥育期,摄食强度最大,冬季11月起停食。2龄可达性成熟,5-6月间,成鱼集群于流水场所进行繁殖;产卵场一般需要具有一定的流水,有茂密的水草,底质为软泥多沙,水深1.0-1.5米,水温20-28℃。怀卵量一般为3.7-10.3万粒。受精卵在水温为25℃时,经两昼夜可孵化。冬季集群在深水处的泥坑中越冬。

  三角鲂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附属中型湖泊。

  生长速度较快,当年鱼体长可达120-230毫米,最大个体可达3公斤左右,因其为草食性,且能在静水中繁殖,目前已在全国各地人工养殖。团头鲂肉质细嫩、腴美,脂肪丰富,胜于长春鳊和三角鲂。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20.8克,脂肪15.8克,碳水化合物0.9克,热量229千卡,钙155毫克,磷195毫克,铁2.2毫克,堪称上等鱼类。习称的“武昌鱼”本是鳊、鲂的统称。

  养殖技术

  一、鱼池条件

  1、鱼种池面积3-5亩,成鱼池面积8-15亩,最大不要超过20亩,以免因投饵不均而造成出塘规格差异过大。鱼池水深1.5米以上,鱼池底质好无渗水、漏水现象。塘底平坦,池底淤泥深度不超过20厘米。2、鱼池进排水系统配套,成鱼池配备增氧机,每5亩鱼塘配3千瓦增氧机一台。3、要求鱼池相对集中连片,以利于管理。

  二、水质

  1、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2、池水透明度在25-35 厘米。3、池水早晨溶解氧不得低于2.0毫克/升。4、池水pH值在7-8之间。5、养殖期间定期注排水。7-9月每半月注水一次,每次注水20-30 厘米,并视天气和水质及时注排水。

  三、鱼种放养

  三角鲂主养效果较好,可适量混养鳙和鲫鱼。团头鲂种苗要选择淤泥湖原种后代或浦江一号良种三角鲂,勿选用退化的种苗,要求鱼种规格均匀,体格健壮,无外伤。鱼种在放养前必须用生石灰等严格清塘消毒,团头鲂抢食能力弱,不可放养鲤、草鱼等抢食能力较强的鱼类。鱼种用20 ppm 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或用5%食盐水浸泡3-5分钟后再放养。

  放养时间最好在上年的12月至当年的1月之间,放养时先放主养鱼,15天后再放养混养鱼。

  三角鲂鱼种采取二级专池培育,当年团头鲂鱼苗先经过20-30 天时间育成每尾0.5克(3厘米左右)的夏花,再分塘培育6个月,育成每尾50克(每公斤40尾)的大规格鱼种。二级大规格鱼种放进成鱼池直接育成商品鱼。成鱼池与鱼种池的面积比为85:15。

  四、饲料与驯化投喂

  以三角鲂专用颗粒饲料为主(或罗非鱼颗粒饲料),要求配方合理,营养全面,水中稳定性好,无霉变,颗粒均匀。成鱼饲料粒径4毫米、鱼种饲料粒径2毫米。每天搭配投喂一定量青饲料,如黑麦草(1-5月)、象草、浮萍(5 -10 月)、苦买菜(4-9月)和部分其它旱草水草(4-10月)。投喂坚持定质、定位、定时、定量的“四定”原则,5-9月每天投喂2-3次,其它月份每天投喂1-2次。饲料投喂均匀,食台朝南向阳搭朝,位于水下80厘米左右,成鱼池套养鱼种时,应设置鱼种专用食台。投喂前先敲桶,略等数秒后,用手撒2-3把饲料于食台上,如此反复,每次驯化时间在45分钟左右,每天3次,经过5-6天后形成群集上浮水面抢食的习惯。驯化成功后,每次投喂时边敲桶边撒饲料,每次投喂时间约30分钟左右(有条件者,可用电动投饵机)。投喂量及投喂次数可根据温度、天气、鱼规格等情况作适应的调整。如鱼体重在25-100 克时,每天投喂3次,100克以上时每天投喂2次,全年投饲量安排如下:在3-11月时分别为体重的5%、10%、14%、18%、18%、18%、10%、3%、1%,在12-1月时均为体重的3%。根据以下水温差异,计算和调整投饵量(测温在水深50厘米处):低于15℃时投喂率为1%,隔天一次;16-19℃时,投喂计算量的60%,每天一次;20-24 ℃时,投喂计算量的80%,每天1-2次;25-29 ℃时,投喂计算量的100%,每天2-3次;30-32 ℃时,投喂计算量的80%,每天1-2次;水温高于33℃时,只投观察到鱼能采食的量。

  青饲料可以补充人工配合饲料的某些营养缺陷,三角鲂为草食性鱼类,主养三角鲂每天必须投喂一定的青饲料补充营养,以减少精饲料用量,降低饲料成本,促进鱼类生长。

  五、养殖模式

  采用80:20主养三角鲂模式,快速培育大规格鱼种,12-16 个月育成商品鱼。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辅以青饲料。三角鲂鱼种选用淤泥湖原种后代或浦江一号良种,鲫鱼选用次年不繁殖、易捕捞、个体大、生长速度快的复合鲫。

  六、成鱼捕大留小,均衡上市

  6-10月每月捕一次热水鱼,热水鱼产量占全年计划产量的80%以上,捕热水鱼要求操作细致、熟练、轻快,并开动增氧机,将已达上市规格的鱼及时扦捕出售,捕热水鱼后次日泼洒漂白粉等氯制剂,预防细菌性疾病。

  七、管理

  主要是做好水质调控、饲料投喂、鱼病防治三个方面的工作,建立健全鱼池档案制度,做好详细记录。20天用抛网定期抽样测定鱼类生长情况,根据水温、天气、鱼规格等情况灵活掌握饲料投喂量,防止过量投喂和投喂不足而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

  疾病的诊治

  近年来,随着商品饲料和配合饲料在我市鱼类养殖中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市水产养殖产量和效益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强度,但同时也使养殖鱼类患营养性疾病的情况逐渐增多,而且随着配合饲料养鱼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有加速蔓延的趋势。 2004年以来,在笔者接诊的草鱼、三角鲂的病例中,就有12例营养性疾病。因此,为了更好地诊治此类疾病,笔者把诊治12例草鱼、团头鲂患营养性疾病的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一般山塘水库、池塘、库区网箱养殖草鱼、三角鲂只要是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的都患过营养性疾病。最初时,草鱼、三角鲂等外表无症状,仅眼睛稍突,食欲下降,但活动基本正常,接着就开始发现鱼类莫名其妙死亡;直至发展到每天每口池塘、水库、网箱等死亡3~50尾,有时遇到突降暴雨、捕捞、施药等情况,则可造成草鱼、三角鲂等大批死亡。检查鱼体,个别鱼体体表、鳍基部发红充血外,严重的则鱼体和骨骼弯曲畸形。解剖鱼体可见肝脏肿大变黄,质脆易碎,肠道空无食物,并有轻微肠炎症状,肠粘膜充血。该病症复杂,须认真对现场、鱼体进行检查,同时还要了解整个生产过程的喂料与鱼病防治用药情况,并进行相关比较分析,才能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而该病又极易被误诊为暴发性出血病、赤皮病、肠炎病等而造成重大损失。

  该病发生的两个高峰期是在5~10月和7~9月,原因可能是饲料中各类营养不足或营养不平衡,化学促长剂添加过量,重金属含量偏高,以及饲料本身的毒素 (如饲料发生霉变、饲料中添加了变质的油脂等)。此外,药物添加、使用不当,也易引起该类疾病的发生。

  二、预防和治疗措施

  由于目前真正的全价营养饲料还只有鲤、鳗、虹鳟鱼、罗非鱼等少数几种鱼类有,草鱼、三角鲂等大规模养殖鱼类的饲料配方正处于进一步完善阶段,因此,在防治方法上应采取下列措施:

  1.在每天投喂配合饲料的同时,必须坚持投喂一部分青饲料,或者每天投喂两次,上午投喂一次配合饲料,下午投喂一次青饲料。

  2.在水温达25℃以上时(即5月下旬~9月),一般不进行捕鱼或少捕鱼。暴雨天气,最好暂停进排水,保持环境相对稳定。用药防病必须措施得当。

  3.4~10月,每月口服三黄粉并添加维生素A、B、C和葡萄糖等拌饲投喂一疗程(6天),若条件不具备的可在饲料中常添加绞碎的牛、羊、兔等动物内脏,改善饲料营养,预防疾病。

  4.患病时,停喂配合饲料,加注新鲜水,改善环境,同时投喂嫩绿的青饲料,并按第3点方法处理15~30天,一般鱼体能逐步恢复正常,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