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它在这期间非常走红,成为了帝王及达官贵人的手中之物。它与汉族民间的一种“不求人”挠痒痒用的东西,在器型上相结合,实用性上除用它搔痒,还用它显示权杖的作用。初原型结合如意的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被人赋予了“回头即如意”的吉祥寓意。“君子比德如玉”,玉如意的出现,将玉的坚润不渝美德与如意的吉祥寓意结合,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
其中,“白玉雕夔龙纹双象耳衔环瓶”、“白玉仿青铜罍”、“白玉雕蕉叶纹瑞兽尊”为乾隆器的上品。另外,“白玉雕云福纹螭钮双鋬耳炉”全身刻绘瑞蝠祥云,暗喻皇家气派。而“白玉圆雕麒麟、祥凤摆件”、“白玉雕灵仙祝寿纹双蝠耳衔环盖炉”等也都是乾隆创新玉器的典范。“画意”玉器是集诗、书、画、意于一身的工艺美术精品。
清铜鎏金錾吉祥八宝纹三镶------价格:RMB3,920,000----日期:2016-11-06
鎏金加彩镶白玉如意------------价格:RMB3,320,000----日期:2017-11-25
铜鎏金八吉祥镶翡翠、白玉如----价格:RMB3,220,000----日期:2016-11-15
鎏金加彩镶白玉如意------------价格:RMB3,980,000----日期:2016-06-28
清铜鎏金錾吉祥八宝纹三镶------价格:RMB3,250,000----日期:2016-02-09
近几年白玉鎏金如意市场成交的价格:
清铜鎏金錾吉祥八宝纹三镶------价格:RMB3,850,000----日期:2016-05-20
铜鎏金八吉祥镶翡翠、白玉如----价格:RMB3,260,000----日期:2017-02-23
铜鎏金八吉祥镶翡翠、白玉如----价格:RMB2,830,000----日期:2016-06-14
铜鎏金八吉祥镶翡翠、白玉如----价格:RMB1,480,000----日期:2016-08-25
鎏金加彩镶白玉如意------------价格:RMB2,250,000----日期:2017-07-19
“如意”是一种象征吉祥的传统艺术品,清乾隆时期为流行。它的造型是由云纹、灵芝做成头部衔接一长柄而成。初的如意是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变而来,用它来搔后背手够不着的痒处,如人之意,故名“如意”。“如意”寓意着万事顺利,吉祥如意,其种种图案都带有吉祥之意,万事如意(万年青,柿)、吉祥如意(大象)、平安如意(花瓶)、必定如意(笔,银锭)、事事如意(双柿)等等。
在王世襄藏铜炉专场中,将有20尊铜炉与藏家见面。这批精美的铜炉曾于2003年秋拍中“俪松居长物王世襄夫妇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中亮相,并以不俗成绩全数成交。
值得关注的还有胡若思藏古琴专场。其中10床古琴皆为传世珍品。“唐·凤势式惊涛琴”、“唐·神农式清风琴”、“唐·蕉叶铭文琴”和“宋·仲尼式明月琴”等,均属世间罕见之物。本次明清角珍品专场,匡时遴选了30余件明清角艺术珍品,其中以明清角杯为主。此外,匡时还首次推出了紫砂艺术品专场拍卖,拍品涉及清代、民国、现代三个时段,30多位大师、百余件精品。
“如意”一词出于印度,梵语“阿娜律”,是自印度传入的佛具之一,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铜、玉制作,法师讲经时,常手持如意一柄,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中曾一柄佛僧如意,银质鎏金,首为云头,柄为直柄。据故宫博物院资料,如意的起源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俗称“不求”的搔背工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称如意,俗叫“不求人”。清《事物异名录》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我国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痒痒挠),又有记事于上的“笏”(亦称“朝笏”、“手板”),如意则兼二者之用。后来,其形态发生分化,一支保留实用功能,在民间流传;另一支强调吉祥含义,向纯粹陈设珍玩演化,有手持如意的菩萨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