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改元政和年号后,铸有政和通宝、折二两种铜铁钱,钱文分篆、隶、真三种,版别较多。政和重宝为折二铁钱,铜钱系铁母,钱文应为瘦金体。
乾万重宝钱实则钱轻价重,成为替朝廷服务的“工具”,富豪赢利的“化身”,百姓负重的“债鬼”。尽管“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通行的以榨取人丁内役为主的赋税形态,明确了税收等级与范围,扩大了收入面,是个进步,但是,各式乾万钱从中扮演的“重宝”角色,却使唐中后期币制混乱,私铸成风,屡禁不止。这一弊端又影响后世,特别是清代咸丰重宝大钱,在清的“伪装”下,其币制走向了更乱的极端。
宋·政和重宝折三铁母铜钱------价格:RMB3,930,000----日期:2016-03-08
政和重宝折三铁母--------------价格:RMB2,750,000----日期:2016-09-27
政和重宝折三铁母--------------价格:RMB1,460,000----日期:2017-08-19
政和重宝折三铁母--------------价格:RMB2,280,000----日期:2016-02-11
北宋折三“政和重宝”铁母------价格:RMB3,730,000----日期:2017-04-26
近几年政和重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北宋“政和重宝”折二铁母------价格:RMB2,980,000----日期:2016-02-02
政和重宝折三铁母--------------价格:RMB2,460,000----日期:2017-03-24
政和重宝折三铁母--------------价格:RMB1,250,000----日期:2017-09-24
北宋“政和重宝”折二铁母------价格:RMB3,170,000----日期:2017-12-12
北宋折三“政和重宝”铁母------价格:RMB1,490,000----日期:2017-07-17
北宋时期不仅铸行了大量铜钱、铁钱,还印行了纸币,金银在此时期也重新回到流通领域。铜钱、铁钱有、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等大小之异,纸币则有交子、钱引、小钞之别,有不同面额之别。因此,宋代是多种并行的时代,币种之多,史所罕见。
宋钱,是,更是文化。于今,虽然宋钱的功用早已不在,但是其文化还在。我感到幸运的是,在我们生活的时代还能亲眼见到这么多的宋钱,还能通过它们真实地触摸到几百年上千年前那个文明时代的脉搏,并以此印证陈寅恪先生写在《赠蒋秉南序》中的那句名言:“故天水一朝(指赵宋王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
乾万重宝钱在当时社会究竟扮演何角色?1.朝廷垄断经营专铸权。铸钱要有技术,官局出价雇工匠,每炉用30人,铜21200斤,锡500斤。天宝年间每千文开万4000克,工本值750文。肃宗后,按折十乾万等值算,20枚240克即可,省工省料利润大。2.富家看到商机,冒险将开万毁铸私钱,暗地牟取暴利。如德宗时市价,化钱得铜六斤,每斤值600文,若500克折成开万仅值125文。故厚利趋使,朝廷重刑不能禁。由此,开万渐少,只得补铸重宝钱,而存世现钱多为官僚富商掌控,百姓平日很难得到。3.自780年实行地、户“两税法”后,按资产多税重,少则轻原则,分春秋两季收税(此法至明朝实行《一条鞭法》后始改变)。由于税收初见成效,商人从中见到好处,两钱并用的格局随之发生转变,以前一斗米价7000文,钱轻物重,德宗后则相反。如官府确定税额“以钱计算”,收税时却要各户折交实物,叫“定税计钱,折钱纳物”。起初3200文税折以时价,交一匹绢即可,后来钱涨物跌,一匹绢仅1600文,同样税额仅需折两匹绢方可完税,无形中负担加重。见其利大,故虽急于收钱,但严控铸币量,从中获取多方收益。781年以后,战争不断,军费浩大,财政困乏,为转嫁危机,朝廷又先后出台了盐税、酒税、茶税、捐地钱、青苗钱等附加税,然每千文税又增200文,钱重物轻的扩展迫使许多人“哀号于道路,逃窜地山泽”。各地官府却继续用物收钱,横征暴敛于天下。富商则“积钱以逐轻重”,无孔而不入。只有生产实物的民众,总处于物轻包围之中,被有权有势者折价操纵,肆行敲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