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著《笔法记》为古代山水画理论的经典之作,提出气、韵、景、思、笔、墨的绘景“六要”。现存作品有《匡庐图》《雪景山水图》等。常携笔摹写山中古松。自称兼得吴道子用笔及项容用墨之长,创造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亦工佛像,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双林院作有壁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之一。
荆浩在五代后梁时期,因政局多变,退隐不仕,开始了“隐于太行山之洪谷”的生涯,自号洪谷子。
荆浩在这样幽美的环境中,躬耕自给,常画松树山水。他与外界交往甚少,但同邺都青莲寺却有较多联系,至少两次为该寺作画。
荆浩春山听瀑图立轴设----------价格:RMB3,840,000----日期:2017-01-08
荆浩青绿山水立轴绢本----------价格:RMB1,580,000----日期:2016-04-13
陈浚豪2010年作临摹五代----价格:RMB2,960,000----日期:2016-06-16
荆浩积雪晓色立轴--------------价格:RMB3,590,000----日期:2016-08-23
荆浩款楚山秋晚图无------------价格:RMB2,110,000----日期:2017-10-24
近几年荆浩字画市场成交的价格:
荆浩青绿山水立轴绢本----------价格:RMB1,170,000----日期:2017-06-10
荆浩传匡卢读易图--------------价格:RMB2,260,000----日期:2016-11-16
荆浩山水局部手卷绢本----------价格:RMB3,760,000----日期:2017-01-14
荆浩款溪山行旅图--------------价格:RMB1,340,000----日期:2016-03-24
荆浩山水立轴------------------价格:RMB1,170,000----日期:2017-11-03
荆浩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将唐代出现的“水晕墨章”画法进一步推向成熟。他总结了唐代山水画的笔墨得失,认为李思训大亏墨彩;吴道子笔胜于像,亦恨无墨;项容用墨独得玄门,用笔全无其骨;只有张璪笔墨积微,真思卓然,不贵五彩,得到他的肯定。
在本届荆浩国际学术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荆浩山水画及中国画艺术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
荆浩的山水画笔墨两得,皴染兼备,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一次大突破。他所作的全景式山水画更为丰富生动,其特点是在画幅的主要部位安排气势雄浑的主峰,在其他中景和近景部位则布置乔窠杂植,溪泉坡岸,并点缀村楼桥杓,间或穿插人物活动,使得一幅画境界雄阔,景物逼真和构图完整。
荆浩的这种全景式山水画,奠定了稍后由关仝、李成、范宽等人加以完成的全景山水画的格局,推动了山水画走向空前未有的全盛期。
邺都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北,位于林县之东,三国时为曹魏都城。当时邺都青莲寺沙门(住持和尚)大愚,曾乞画于荆浩,寄诗以达其意。诗曰:“六幅故牢建,知君恣笔踪。不求千涧水,止要两株松。树下留磐石,天边纵远峰。近岩幽湿处,惟藉墨烟浓。”可知他请荆浩画的是一幅松石图,以屹立于悬崖上的双松为主体,近处是水墨渲染的云烟,远处则群峰起伏。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提出,中国古画论中的技法理论并非单纯的艺术,而是包含了更为深远的、精神层面的理论。中国画论包含的并不是单纯的作画技巧,更多的是对作画者看待事情的方式的要求。画论中“气韵”的概念,不只是技巧表现的要求,更要结合画家的精神层面即主体的内心。唯有达到“至人”境界与气韵结合的画才算是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