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哥窑瓷器上门收购能卖多少钱

时间:2018-01-07 02:28

  作为资深的古陶瓷收藏家何满光,被业界行家们称之为“何伯”。根据何伯对哥窑器的探究,他认为哥窑的产地暂不可考。何伯告诉记者,宋代哥窑器物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器形多以仿青铜器为本,古拙、质朴、浑厚、胎质坚细。哥窑有瓷胎、沙胎两种胎质;胎骨厚薄不一;胎色呈黑灰、黄等数种。

  明代陆深《春风堂随笔》记述:“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琉田今名大窑,是龙泉窑的中心窑场之一。

  哥窑青釉长颈瓶----------------价格:RMB5,950,000----日期:2016-02-04

  哥窑八方贯耳壶----------------价格:RMB4,870,000----日期:2016-05-09

  宋哥窑贯耳尊------------------价格:RMB4,760,000----日期:2016-08-05

  哥窑青釉长颈瓶----------------价格:RMB5,480,000----日期:2017-10-23

  哥窑青釉长颈瓶----------------价格:RMB1,770,000----日期:2016-04-04

  近几年哥窑瓷器市场成交的价格:

  宋代宋哥窑金经铁线八棱贯耳----价格:RMB5,280,000----日期:2016-01-11

  宋代宋哥窑金经铁线八棱贯耳----价格:RMB4,540,000----日期:2016-10-15

  宋哥窑花觚--------------------价格:RMB1,440,000----日期:2016-06-05

  宋哥窑花觚--------------------价格:RMB5,170,000----日期:2017-08-17

  仿哥窑釉花棱双耳扁壶----------价格:RMB3,910,000----日期:2017-07-22

  哥窑的存世量很少。据统计,现收藏于上海故宫(微博)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哥窑器,均为历代宫廷旧藏。

  其中,上海故宫藏有几十件,台北故宫藏有190多件,再加上其他流散于海内外的传世品,全世界约计也只有300件左右,以至哥窑破损残片也被视为珍稀之物,完整器更是寥寥无几。

  在拍卖市场上,只要有宋代哥窑精品出现,就一定能够受到市场的追捧。早在199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宋代哥窑八方贯耳瓶就拍出了1000多万港元的天价。

  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不是因为当时收藏界有人持不同看法,这件瓷器的价格还要高。这两年在内地的拍卖市场上也有标明为“宋哥窑”的瓷器露面,但由于市场对拍品的争议,成交价格总是维持在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清代《南窑笔记》哥窑条记载:“即名章窑,出上海大观之后,章姓兄弟,处州人也,业陶,窃做于修内寺,故釉色仿佛官窑。纹片粗硬,隐以墨漆,独成一宗釉色,亦肥厚,有粉青、月白、淡牙色数种。又有深米色者为弟窑,不堪珍贵。间有溪南窑、商山窑仿佛花边,俱露本骨,亦好。今之做哥窑者,用女儿岭釉加椹子石未,间有可观,铁骨则加以粗料配其黑色”。《南窑笔记》把两种传说合二为一,并对后世仿制哥窑稍作记述。

  哥窑之所以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具神秘感,自有它的原因。首先,哥窑窑址至今尚未被真正发现。尽管历代史书对此有所记载,但现实当中,被确定是宋代哥窑的遗址始终没被挖掘出来。其次,文物界讲究“物以稀为贵”。哥窑文物的存世量极少,全世界也不过百件。数量远少于藏家心目中异常珍罕的“元青花”。再次,哥窑瓷器的烧制工艺也很繁杂。它成器之后那种浑然天成的开片及裂纹即便是由经验丰富且老到的工匠操控,也不一定能呈现预期的艺术效果。

  哥窑的特征

  金丝铁线开片。哥窑釉层有网状开片,或重叠如冰裂,或细密如鱼子纹,俗称百圾碎;黑色大开片与红、黄色小开片交织重叠,形成金丝铁线的视觉效果。2.聚沫攒珠般的釉中气泡。哥窑釉水肥厚,釉中气泡密布,如珠隐现,含蓄内敛。3.紫口铁足。哥窑胎体中含铁量较高,胎体为较厚的釉层相裹,口沿釉薄处隐现深紫色,底足露胎处呈深褐色,俗称紫口铁足。

  由于釉层非常厚,使器物的外观圆润饱满,其中胎质疏松者叩之声音沙哑,呈色土黄,似欠火力,釉质凝厚如堆脂,釉色有粉青、月白、灰黄、深浅米黄多种。釉面均开裂有不同角度的冰裂纹状纹片,色浅黄者如金丝,色黑者宛如铁线,两者交错如织,故名“金丝铁线”。釉中蕴含的气泡密集,显微镜下如同凝聚的釉面则光泽莹润,油滑如酥、如肤微汗只感。器物口沿多精锐窄小,故厚釉难以留存而显现胎骨黑色,此一现象传统上称为“紫口”,垂釉多在口边下处形成略为高突的环形带,除“官窑”外,是为宋代瓷器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