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03 10:17
明万历时期青花瓷器绘画纹饰内容丰富,名目繁多,有花卉草虫、飞禽走兽、树石栏杆、博古图案、人物山水等等。花卉草虫是明代民窑青花瓷上常见的纹饰,有缠枝牡丹、宝相花、菊花、灵芝、莲花,一朵盛开的莲花,清秀高洁,出污泥而不染;一朵破霜怒放的菊花,独吐幽香;飞禽走兽也是民窑青花瓷上常见的纹饰,有鸳鸯、云龙、海水龙、翼龙、螭龙等,还有云凤、团凤、双凤、麒麟、海水飞马;
回青料加石青绘制的青花,花纹蓝中泛灰,颇有沉静感,此类器物多属万历中期产品,此时单独使用回青料较少;三是用浙青绘制的青花,花纹呈翠蓝色而光亮,此类器物多属万历三十四年以后的产品。绝大多数青花为双勾线分水,达二个色阶以上,有明显的青花层次表现。后期淡描青花,哥釉青花广泛使用,延续到天启,色泽淡雅有致。
明万历时期青花瓷器使用的还是回青料,其色泽与嘉靖、隆庆有所不同,少数青花呈色还是蓝中闪紫色,但颜色稍稍变深。多数青花颜色变得淡浅,灰暗一些,显得不如以往艳丽了。民窑青花由于所用的青花料有上乘的浙江料和次等的景德镇水丰、玉山所出的土青,使器物上的呈色多样。概之,大致可分三种:一是用回青料绘制的青花,花纹蓝中泛紫,非常浓艳清亮,此类器物多属万历早期作品;
由于外销的需要,构图上万历青花大量采用了开光的形式来表现纹样,“锦地开光”就是万历朝青花瓷装饰的一大特色。它借鉴于云锦,锦地有古钱锦、米字锦、梅花锦等,开光的形式有圆形、长方形、四方花瓣形、长方花瓣形等。如1996年中国嘉德拍卖的“明万历青花开光人物图盖罐”。此器高40厘米,鼓腹丰肩直口,底施轴落六字双圈官窑款,带有宝珠纽盖。肩饰缠枝灵芝,胫绘变形莲瓣,腹部是四面开光,内画人物图,盖上装饰以折枝花卉和云纹。青花发色蓝中泛紫,所绘人物生动传神,布局疏朗,层次清晰,是明万历时期的典型青花器物。盖上有纹一道,罐口磕一处。再如1982年出江西广昌纪年墓的明万历外销转内销的青花瓷盘,欧洲人称“嘉橹”,日本人叫“芙蓉手”,也是典型的外销开光瓷盘。
明万历瓷器大致可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承袭嘉靖、隆庆遗风;后期特征开始转变,孕育着明末清初青花瓷器的新风格;从明万历后期到明末,官窑青花生产逐渐走向衰退。万历民窑青花器发展亦时兴盛时期。据《景德镇陶录》记载,这时著名的民窑和制瓷巨匠较多,如崔公窑(崔国懋)、周窑(周丹泉)等,此时瓷器产量与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纹样繁而不乱,极富层次感。青花发色淡雅,略有晕散。胎体厚重,造型挺拔,传世较为少见。杂宝有、海螺、十字杵、古钱、银锭、犀牛、火珠、方胜、云板等,经常使用其中八种图案则称为“八宝”或“八吉祥”,没有像前朝那样规定死板。人物纹主要是绘制婴戏、仕女、仙人、老子出关、四妃十六子、达摩,还有戏曲插图等,另外在人物纹旁边往往还配以山石、梵文、八宝、龙纹等。纹样的特征是人物体形比较失真,画面多有道教色彩。仙翁的脑门很高,像冬瓜。小孩儿的头大,后脑勺大,和身体不成比例。具有万历青花特征的纹样还有娃娃攀花纹、狮子穿花纹、灵芝纹、天宫麋鹿图等。天宫麋鹿图绘于器心,是为“厚禄”之意。
我国青花瓷萌生于唐宋时期,经过元明时期的发展,清代在铸造工艺及细节装饰上,达到了顶峰。纵观近年来的市场行情,青花瓷有着漂亮的成交记录。尤其元明清时代的青花瓷,可谓在拍场上大放光彩,频现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