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之一。越窑青瓷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到唐、五代时期是发展至鼎盛时期,倍受人们的赞赏和青睐。其特点是胎骨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光彩照人。
在研究所,我们可以看到灯光的照射下,各种青瓷作品列于展架,在雅致的空间里静静展现越窑青瓷中的精华与。一件件玲珑剔透巧夺天工、集传统与创新于一体的经典作品,无疑就是越窑青瓷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好体现。
唐越窑青瓷花瓣式水呈----------价格:RMB1,140,000----日期:2016-05-07
宋越窑青瓷水盂----------------价格:RMB1,230,000----日期:2017-08-09
宋越窑青瓷钵------------------价格:RMB3,590,000----日期:2016-06-06
唐越窑青瓷花瓣式水呈----------价格:RMB4,680,000----日期:2017-06-23
越窑青瓷玉壁足碗--------------价格:RMB4,890,000----日期:2017-01-20
近几年越窑青瓷市场成交的价格:
高丽青瓷仿越窑划花折枝花卉----价格:RMB5,680,000----日期:2016-11-04
宋越窑青瓷水盂----------------价格:RMB4,860,000----日期:2016-03-21
宋越窑青瓷钵------------------价格:RMB5,130,000----日期:2017-06-07
宋越窑青瓷钵------------------价格:RMB5,130,000----日期:2017-05-09
越窑青瓷八角绳纹耳盖瓶--------价格:RMB5,440,000----日期:2017-09-11
越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系。东汉时,中国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越窑青瓷被称为“母亲瓷”。越窑持续烧制了1000多年,于北宋末、南宋初停烧,是我国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窑系。
由于越窑青瓷器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考虑销售和赢利,以维持生产支出和窑业的生存。所以,古代窑匠们需要从生产工艺、产品设计、营销计划等方面进行变革和摸索,于是越窑青瓷在生产过程中极其注重功用、造型、纹饰、釉色等方面的经验积累和不断的创造,从而使越窑青瓷在人类物质文明史上矗立起一块辉煌的丰碑。
越窑青瓷所塑造的动物形象还有羊、龙、狮、熊、鸽、兔、鸳鸯、小鸟、蟾蜍等,这些圆雕动物制作细致,形貌传神,其中浙江慈溪的蟾蜍砚滴、上虞的双虎枕和鸳鸯注子为越窑青瓷中的精品,它们令现代人不得不惊叹古代窑匠们的设计能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
值得强调的是,古代越窑青瓷的各类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从初的样稿到翻模、制胚,从练胚、修胚到施釉、上色,从进窑焙烧到窑火温控,均倾注了古代窑工们“产品设计”的意识,这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其中有许多莲瓣纹往往先用细线划好图案,然后在花瓣轮廓线外侧用斜刀刻出深浅的粗线条,使整个图案层次分明,立体感强,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九期时,划花、刻划花明显减少,刻花增多,但所装饰的纹样简单、草率、呆板。虽有少量比较精细的制品,但远不及上期制品那样精致。此期的纹样有朵花、双线朵花、二缠枝朵花、四缠枝花、菊花、荷花、荷叶、莲瓣纹、牡丹花、双蝶纹、鹦鹉纹、摩羯纹、人物纹等。双线纹是新出现纹饰,常见于碗、盘的内壁和壶、罐的外壁。
关于越窑的时间范畴,学术界仍有分岐。《中国陶瓷史》把宁绍平原东汉晚期到宋代的瓷业遗存统称越窑,而《论“越窑”和“越窑体系”》一文则把这段瓷业遗存划分为“先越窑——越窑——后越窑”三段。笔者认为后者是对上林湖地区瓷业遗存类型的客观事实反映。
东汉、三国至南朝时期,曹娥江中游地区出现了瓷业生产的高峰,成为先越窑的生产中心。上林湖地区的同类瓷业遗存仅19处,则明显受到曹娥江中游地区的影响,成为先越窑的地方类型窑址。经过隋唐初中期的发展,到明唐至北宋前期,以上林湖为中心,及其周围的白洋湖、里杜湖和古银锭湖等地的瓷业生产蓬勃发展,蔚为壮观,达到鼎盛状态,成为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区。与此同时,随着与日俱增的“贡瓷”和对外贸易用瓷的日益增长,相继在宁波的东钱湖、上虞的窑寺前等地增设窑场,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了一个以上林湖窑场为代表的越窑。台州的临海许墅和黄岩沙埠、金华的武义、东阳和温州的西山等地,出现了与越窑相类似的地方类型窑址,成为越窑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北宋后期,窑址数量锐减,制瓷工艺衰退,产品粗糙,瓷业生产江河日下,出现大衰败。南宋时期,由于朝廷下令余姚县烧造宫廷用瓷,濒临消亡的瓷业生产得到一时的繁荣,但好景不长,至南宋中期停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