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朱元璋在未建国之前(公元1361年)就开始铸“大中通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又铸“洪武通宝”。但在明初的二十年间一直推行纸币,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开始发行“大明通行宝钞”,是一种不兑换的纸币,民间不能以纸币兑换金银,但可持金银向换取纸币宝钞,规定宝钞一贯兑白银一两,宝钞四贯对一两。
后金皇太极铸天聪通宝直径4----价格:RMB1,260,000----日期:2016-12-14
清初关外满文“天聪通宝”一----价格:RMB1,710,000----日期:2017-11-03
清代“天聪通宝”折十一枚成----价格:RMB3,830,000----日期:2016-03-28
清代满文“天聪通宝”一枚成----价格:RMB1,190,000----日期:2016-04-26
后金皇太极铸天聪通宝直径4----价格:RMB2,270,000----日期:2017-09-27
近几年满汉天聪通宝市场行情价格:
清“天聪通宝”满文一枚成------价格:RMB1,160,000----日期:2017-05-28
清满文天聪通宝成--------------价格:RMB3,160,000----日期:2016-10-23
清初关外满文“天聪通宝”一----价格:RMB3,320,000----日期:2016-09-08
清初关外满文“天聪通宝”一----价格:RMB3,470,000----日期:2017-10-10
清代“天聪通宝”一枚成--------价格:RMB3,120,000----日期:2017-07-02
到洪武二十四年前后,由于钞币发行太多,大幅度贬值,民间不愿用钞币,私下用铜钱或金银等进行交易。明则采取一些措施推行钞币。洪武二十七年开始禁铜钱,之后又禁用金银。到明成祖永乐年间,为了回笼钞币制定了“食盐法”,规定每人每月给食盐一斤交收钞币一贯。但这些措施都不奏效,到英宗时,不得不“弛用银之禁”。
明朝有九个皇帝都铸过铜钱,多是年号钱,比较好辨认。
另外,明灭亡之后,残余势力在南方建立的几个称“南明”,也铸有铜钱。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铸有“永昌通宝”。
明王朝多次下令禁银,却反而用得越来越多,大交易用银,小交易用铜钱,所以明代的“元宝”、“银锭”发现比较多。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