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02 02:46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为毛定制生活用瓷确有其事。“用瓷”产地主要有二:一是江西景德镇;二是湖南醴陵。景德镇人爱提及“7501”,而醴陵人则更念念不忘毛与家乡不舍的情缘。
毛曾3次到醴陵
建国后特别关照,重振醴陵瓷业
据1995年版《醴陵市志》记载,毛一生曾3次到醴陵,对醴陵的风土人情都很熟悉。
当拍卖师宣布720万元底价后,引起全场一片骚动,坐在后排的嘉宾纷纷伸长脖子观看幻灯片上展示的拍品。拍卖师话音落下就有人应价。“750万!”随后坐在前排的一位先生举起了竞价牌。“800万!”终,这件毛瓷被“7398”号牌买家拍得,成交价定格在800万元。据了解,这位先生来自深圳,他只是被委托人,真正的买家来自台湾,全场只举了一次牌,真是有的放矢、志在必得。
在拍卖现场,记者采访了这件拍品冠军的卖主——长沙收藏家罗玉其,对于这个价格,他觉得有些遗憾。“低于我的预期,但是能在国际上亮相、成功拍卖,为湘瓷知名度,提高湖南文化产业的知名度,也值得了。”
两位买家上演你争我夺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官窑与民窑就有很大区别,官窑不计成本,其质量、造型、画工和烧制过程都特别讲究,而且成品均由专人按统一标准验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都极高。而“红色官窑”的醴陵人与毛的感情深厚,在制作用瓷时自然更是不遗余力。
上月底,在醴陵瓷博会期间,记者见到了被大家尊称为“陶瓷泰斗”的张守智教授,听他亲口讲述了当年他所亲历的故事。
张守智教授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庆典用瓷“建国瓷”和“馆用瓷”、的“中国驻外用瓷”、“瓷”等国家任务的设计和监制工作。今年83岁的张教授虽然已经白发苍苍,但说起陶瓷,仍旧记忆深刻,滔滔不绝。
100件湘瓷湘绣艺术精品在香港万丽海景酒店开槌,终以69%成交率和2478万元总成交额,精彩舞出境外拍卖市场“首秀”,也成为2013湖南(香港)投资贸易洽谈周一大亮点。一组釉下五彩毛瓷碗拍出800万元,成为全场拍卖价格高的拍品。
生活用瓷首次亮相香港拍卖,并拍出800万元,成为全场拍卖价格高的拍品。
根据醴陵陶瓷研究所原所长李维善的回忆文章,我们可以得知,建国后,也是在毛的关怀下,醴陵才成立瓷器公司的。
1956年,毛到南方考察,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副省长尚子锦、轻工厅副厅长杨第甫等赶到广州,向汇报工作。毛主动提到醴陵的瓷业,说“醴陵的釉下彩是得过国际金奖的,现在怎么样?”听完汇报后,他还指示可以试办一个地方公司。
1956年,全国惟一能烧制釉下五彩的醴陵群力瓷厂组建完成。到了上世纪70年代,醴陵的瓷业己发展到相当规模,产品远销海外,成了中国第二大瓷都,还称为新中国的“红色官窑”。
次是在建党的第二年,也就是1922年9月毛在李立三、杨开慧的陪同下,来到醴陵甲种师范讲习所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二次是1927年元月,他再次来醴陵考察农动,当时,来聆听毛讲话的有二万多人,他们冒着严寒带着,甚至挑着伙食担子来到县城,把当时的文庙广场挤得水泄不通。毛见到这么多热情高涨的农民兄弟,深为感动,即席发表了热情、激昂的演讲。后来他又在他那篇著名的《湖南农动考察报告》中高度评价了醴陵的农动;后一次则是在1930年9月,率红一方面军停攻长沙时,途经醴陵曾停留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