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枚古钱币是旋读隶书“天显通宝”。该钱币光背无文,直径2.4厘米,重约2.7克,钱形工整,文字自然,古朴可爱。据有关资料显示,“天显通宝”铸造于辽太宗耶律德光天显年间,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了。传说1940年北京骆氏曾经有过一枚“天显通宝”,后来在战争中落入日本人手中。
另外现仅发现一枚的南唐“大齐通宝”及1972年在吉林库伦旗辽墓中的“大康六年”纪念铜币都是稀世珍品。
四眼大齐通宝------------------价格:RMB1,240,000----日期:2017-09-17
“大齐通宝”铜币--------------价格:RMB1,890,000----日期:2017-06-25
“大齐通宝”铜币--------------价格:RMB2,330,000----日期:2016-08-05
四眼大齐通宝------------------价格:RMB1,360,000----日期:2016-07-26
大齐通宝----------------------价格:RMB2,630,000----日期:2017-05-05
近几年大齐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大齐通宝----------------------价格:RMB2,790,000----日期:2016-11-02
五代十国“唐国通宝”背巨星----价格:RMB3,750,000----日期:2017-04-10
大齐通宝----------------------价格:RMB1,360,000----日期:2016-06-05
大齐通宝----------------------价格:RMB3,890,000----日期:2017-10-27
四眼大齐通宝------------------价格:RMB2,930,000----日期:2017-08-24
三看文化价值。一些传世并不太少的品类,则主要因其文化品位、艺术价值极高而备受青睐。如汉代王莽新朝时的“货泉”、“布泉”等钱币,用的是垂针篆;北宋仁宗时所铸的九叠篆书体“泉体通宝”,是中国早的美术字,为收藏珍品。唐高祖武德四年的“开元通宝”(如图),系大书法家欧阳询的手迹,其书风端正古朴,法度严整,劲健含蓄;“淳化元宝”由宋太宗赵光义用楷、行、草三体书写,楷书浑厚端庄,行书隽永流连,草书奔放流畅,使宋代钱币文字艺术走到了空前绝后的境地。还有宋代的一对钱,原文行草分别由司马光和苏东坡所书,飘逸劲拔,为古今一绝,收藏价值很高。另外享有“篆法绝工、六朝之冠”和“北周三品”、“重宝”的古钱币均属此列。
后是关注钱币文化内涵。钱币承载传统文化,设计精美,图文寓意丰富,尤其凸显书法价值。唐高祖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钱文隶书由大书法家欧阳询亲笔书写。两汉之间的新莽造“货洋”、“布泉”、“大布黄千”等为当时流行的“悬针篆”。王莽币制时间很短,虽然失败,但是钱币艺术却达到了历代高峰。其中“错刀”乃青铜铸造,俗称金错刀,刀身铸阳文“平五千”(即价值五千之意)三字,解放后在陕西临潼一带发现过数枚,现在上海古玩古玩交易一枚至少值人民币68万元。
收藏界2010年3期王建国收藏李弁铸造的“大齐通宝”,钱文纤细清晰,工整有力。宽缘。平背。色泽浅黄。直径约22、5毫米,厚约0、8毫米,重约3
大齐通宝是一种极其罕见的钱币,据史料记载,至今只发现过两枚。一枚为清代集币大家张权驯所收藏,这枚钱因四字旁边各有一个小孔,人称“四眼大齐”;另一枚为清代咸丰时大画家戴熙所收藏,这枚钱因上缺一角,人称“缺角大齐”。
五代时后梁开平年间铸开平通宝大钱和开平元宝,遗留极少。后唐有天成元宝,也是很罕见。后晋的天福元宝,后汉汉汉元通宝,后周周元通宝,传世数量较多,天福钱铜质薄小,字文昏昧。当时允许民间私铸,所以遗留下来的多是私钱。汉元钱则比较精美。
唐国通宝是在战争需要经费、战败需要赔款的背景下铸造的。唐国通宝版本极多,仅钱文书体就有篆、真、隶三种,篆书以初铸时的当二钱制作为精美,但所见不多。其中以大字、细缘钱少见。篆书“国”字呈方形的称为“方国”,有一种方国的“唐”字篆法独特,笔法秀丽,与普通品迥异,是唐国通宝钱中的佼佼者,也不多见。这几种唐国通宝篆书钱,应仔细辨认,否则,很可能把它们当成普通品,而不觉其珍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