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的明清佛像值得收藏
由于明清佛像的工艺精湛,加之存世量较少,所以长期以来,在佛像收藏市场上,明清佛像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无论是在价格方面,还是受到的追捧程度,都是其他时期的佛像艺术品不能相比的。
资深佛像收藏家马占武表示,“近年来佛像收藏市场迅速升温,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受近年来佛像拍卖市场火爆的影响。随着艺术品市场的调整逐渐进入尾声,相信投资佛像收藏的回报会越发丰厚,尤其是高品质的明清佛像值得投资收藏。”
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成熟,传入中国的印度佛像在中国工匠的手中逐渐脱离原有风格,加入了中国自身的造像形态,建立、发展成独特的中国佛像,在这艺术融汇、交流中,呈现出各时代多姿多彩的鲜明特色。所以,要正确鉴定佛像必须具备四方面的知识概念,这就是地理概念、历史概念、文化概念和宗教概念,这就是要了解中国和古印度的历史,了解佛教产生和发展的有关知识。这样对我们正确判断和选择收藏是极为有益的。
清代嘎巴拉碗------------------价格:RMB2,330,000----日期:2017-09-21
关公--------------------------价格:RMB2,980,000----日期:2016-06-16
清代嘎巴拉碗------------------价格:RMB1,250,000----日期:2016-04-28
铜鎏金宗喀巴坐像--------------价格:RMB3,540,000----日期:2017-12-23
近几年清代铜佛像市场成交的价格:
清代嘎巴拉碗------------------价格:RMB3,740,000----日期:2017-09-13
清代观音立像------------------价格:RMB2,170,000----日期:2017-05-18
铜鎏金四臂观音像--------------价格:RMB1,360,000----日期:2017-05-26
清代观音立像------------------价格:RMB3,210,000----日期:2016-08-25
清代观音立像------------------价格:RMB3,490,000----日期:2017-07-07
西晋末年,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五胡十六国因丝绸之路得风气之先,所以佛教较南方东晋更为昌盛。这一时期,佛像大量制作,人们将信仰和寄托融入了各种材质各种形式的佛像之中。目前中国现存早的有明确记年的鎏金佛像实物就出自后赵建武四年(338年),现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馆。
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中原地区,迄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唐以前的佛像艺术价值高,但因存世有限,市场上非常罕见。明清的金铜佛像就构成了今天中国古代佛像投资市场的主体。明代铸造金铜佛像非常兴盛。明早期的汉传佛教造像,身材比例比较适中,身躯饱满结实,线条简洁流畅,丰腴而不虚,近人而不俗。
到了13世纪初,西藏出现了一批以阿尼哥为代表的尼泊尔佛教艺术家,他们来到元朝大都,造就了众多佛像精品。造像在面相上出现了符合中国人审美习惯的方正脸形,无论鎏金、铸造、雕刻及整体比例的协调性,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衣服边缘刻细碎的花纹,莲座边缘有连珠纹一周,莲瓣圆润,底沿外卷,金水成色,黄中泛红为明代标准色。腿部装饰略呈椭圆形群褶,甲衣及绊甲丝绦均较写实生动。以真品为范本重新制作。这些伪品往往以比较著名的真品为范本,而且多是以图录照片为参考。因为是参照平面复制立体,缺乏立体感和细部的把握,特别是佛像的背面、底部、局部纹饰,更会给人貌合神离的感觉。
周毛弟谈到:“这些拍品的高价成交只是个案并不具有普遍性,佛像少,进入流通领域的更少,那些品相好的传世佛像被藏家收藏之后就很难再进入流通领域了,而国内拍卖市场大多都是将佛像作为古董杂项拍卖。佛教造像艺术是一门集宗教、历史、艺术及工艺的艺术,体现着深厚的宗教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随着国内藏家收藏水平和境界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佛像艺术认知的逐渐回归,佛像收藏未来的市场潜力也会越来越大,因为佛像除了收藏,还往往寄托着藏家美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