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良褚玉琮鉴定上门收购权威公司

时间:2018-01-12 05:48

  这种可雕刻的软玉所制成的玉琮,鉴定时通常是根据器物表面的氧化情况、细加工的部位和它抛光后的效果来判断的。那么对照实物应该怎样区别呢?

  良渚玉琮大多精湛绝伦,那么它们到底是如何制做而成的呢?本次《权力与信仰》展览为我们展示了一件极为难得的玉琮半成品,定格了玉琮制作工序中的一个瞬间。已被切割成四方形状的玉琮半成品,中间的圆孔也已管钻(用竹管等工具在水和砂的帮助下磨出钻孔)、打磨完成,但尚未用“减地”(剔去外部凸出中间的纹饰)与“细线刻”(用细线阴刻出纹饰)法雕刻与精修纹饰。仔细观察,在其两端面还留有阴线刻出的“打样线”,明确指示着完成接下来工序的匠人需按这些细线进行加工。

  良褚文化神人神兽玉琮----------价格:RMB1,630,000----日期:2016-12-21

  良渚文化玉透雕人物饰件--------价格:RMB3,680,000----日期:2016-12-15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琮--------价格:RMB1,940,000----日期:2017-02-05

  良渚文化玉透雕人物饰件--------价格:RMB2,950,000----日期:2016-08-03

  良渚文化玉珮------------------价格:RMB2,420,000----日期:2016-12-09

  近几年良褚玉琮市场成交的价格:

  兽面纹玉琮--------------------价格:RMB2,330,000----日期:2016-12-13

  良渚文化晚期玉兽面纹山字形----价格:RMB1,180,000----日期:2016-09-24

  良褚文化玉琮------------------价格:RMB3,670,000----日期:2017-10-08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琮--------价格:RMB2,290,000----日期:2016-08-16

  良渚文化玉简化神人纹----------价格:RMB2,750,000----日期:2016-03-20

  上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严文明:现在做了一些实验,一种呢认为是鲨鱼牙刻的,因为在遗址里面发现过鲨鱼牙,那个一种呢认为还是石英类的这种细石器(刻的)。

  玉琮当时是作为一种祭拜礼器出现的,它的造型经历了一种发展演变。早期是一个圆形的柱,后来为了使上面的图案立体化,便渐渐形成了四个角,变成外方的形状。在整体造型演化的过程中,它上面的纹饰也不断简化,后玉琮变成了素面的。

  “琮”之名,始见于《周礼》等古籍。其形制依《周礼·考工记·玉人》所释,“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东汉时的《通·文质篇》也指出:“圆中牙身玄外曰琮”。但郑玄为《周礼》作注时却说“琮,八方象地”;南唐徐锴解释说“(琮)状若八角而中圆”。

  到了良渚晚期,因为玉料资源的逐渐紧张,另外一种同样出于精打细算考虑的现象也开始广泛出现:本次展出的多件文物就证明,为了凑够葬制规定的玉琮数目,良渚先民会干脆把已经制成的多节玉琮拦腰切成数段,再一齐放入墓中;现在考古学家将这些玉琮前后相接,接口仍能严丝合缝。由此可见在良渚先民的权力语境下,玉料的占有为重要,葬制的遵守也不容怠慢,至于随葬品的形态与位置,则可以容许变通。

  不仅如此,良渚玉琮还以体大自居,更显它独特的魅力。方柱形玉琮四面中间立槽,槽两边基本等距,误差在1毫米左右,每节上下间距也几乎完全相等,而且玉琮兽面纹的构图也基本相同。每个面的转角上有半个兽面,与其相邻侧面转角上的半个兽面组成一个完整的兽面,这样的组合使原本呆板的兽面更显生动且具变化。

  萦绕在良渚玉器之上的另外一大神秘魅力,即是其上每每出现的、为良渚先民所独有的纹饰形象。这些微雕纹饰巧夺天工、呼之欲出,似乎在邀请着我们走入其代表的良渚先民的信仰世界。以此次《权力与信仰》展览展出的编号为“瑶山2号墓1号器物”的冠状器之纹饰为例,我们可以了解到母题齐全的良渚纹饰,包括人、兽、鸟三部分,被称为“神人兽面纹”。其中神人在上,兽面在下,人与兽皆双目狰狞,嘴鼻凸出,眼鼻间有冠;而鸟身与兽眼刻法相仿,但不会单独出现,只罕见地对称出现于高等级玉器之上,作为人兽图案的“助力”。我们现今在良渚玉器之上看到的各式各样“神人兽面”图案,其实都是人、兽、鸟三大母题的变体。考古学家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对各时各地神人兽面图案的相同与不同加以了整理研究。他们发现,神人兽面纹饰虽在良渚遗址群内可与多种器类搭配,但在良渚遗址群外它便只能发现于玉琮之上;如果将各地良渚玉琮按照时序排队,我们就会看到良渚玉器的兴衰在良渚玉琮之上得到了鲜明的展现:纹饰从唯有兽面开始,发展至人兽皆有帽子的精细刻画,终衰落至仅有简化的神人形象;玉料也由高质的黄白料降为了低质的青蓝料,良渚先民只得通过增加玉琮的节数体现玉琮的权威,例如现今藏于国家博物馆的那件19节青玉琮,就是既已发现的玉琮节数之。虽然对于诡秘的“神人兽面纹”到底是神像、图腾还是族徽,学者尚且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出现作为信仰的标识,为玉琮等带有明显权力意味的良渚玉器提供了有力的加持,让良渚玉琮本已显赫昭彰的地位更加登峰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