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又过去后,有朋友告诉李海,在长沙发现杨彭年的碗,李海与朋友连夜赶到长沙,第二天一早到古玩店去看,结果又扑了空。“我当时觉得我都不应该收藏紫砂壶了,因为跟这些东西都无缘。”李海至今说来还颇有憾意。后来在茶楼与老友的一次相聚中,李海说起这三次错过陈曼生、杨彭年的遗憾,结果那天喝完茶出来,在旁边一家店中居然又看到一个杨彭年的碗,这一次李海再没有错失良机。
民国初年,以翠竹与窑烟为特色的陶都宜兴迎来了普普通通的一天。但是丁蜀镇利用陶工传习所里却是热闹异常,利用公司的老板、各大窑户的业主以及丁蜀镇上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有些兴奋。原来,利用陶工传习所的一把作为毕业习作的合桃壶制作得特别好,十分夺人眼球。合桃壶是利用陶工传习所著名教师范大生的绝活,不久前还在巴拿马博览会上一举夺得了金奖。眼下的这把壶比夺了金奖的那把还要好,虽是一个类型但决不是翻版,且更具神韵,也更大气。这个毕业习作的主人就是冯桂林,他当时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
民国冯桂林制紫泥竹节壶及------价格:RMB2,110,000----日期:2017-10-20
冯桂林传炉壶------------------价格:RMB5,990,000----日期:2016-05-11
清冯桂林制博浪推紫砂壶--------价格:RMB5,760,000----日期:2017-09-17
冯桂林制紫砂壶----------------价格:RMB1,180,000----日期:2016-10-27
清冯桂林制博浪推紫砂壶--------价格:RMB1,320,000----日期:2016-12-04
近几年冯桂林紫砂壶市场成交的价格:
民国冯桂林制紫泥竹节壶及------价格:RMB5,260,000----日期:2017-02-10
近代冯桂林松鼠葡萄桩----------价格:RMB1,190,000----日期:2017-05-09
冯桂林制鱼化龙壶--------------价格:RMB5,410,000----日期:2017-05-15
冯桂林梅桩套组----------------价格:RMB3,930,000----日期:2016-05-28
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的惠孟臣,长于制作小壶,以小胜大。孟臣壶以竹刀划款,以器盖内有“永林”篆书小印者为精品。第三期紫砂壶大师是清代中叶嘉庆、道光年间的陈鸿寿和杨彭年。陈鸿寿,是清代中期的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艺术主张创新,他倡导“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须要见“天趣”。他把这一艺术主张,付诸紫砂陶艺。大贡献,是把诗文书画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在壶上用竹刀题写诗文,雕刻绘画。第二大贡献,他凭着天赋,随心所欲地即兴设计了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壶,为紫砂壶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他与杨彭年的合作,堪称典范。
其他说法
宜兴紫砂壶始于宋朝。其根据1976年宜兴丁蜀镇地区的羊角山发掘出一条宋代龙窑窑址,了许多紫砂陶残器。另外又有文献记载,早见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有“喜共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的诗句,梅尧臣也有诗加以赞扬:“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从考古发掘的实物和文献记载互相印证,具有断代的参考价值。
没有名家作品不能算收藏家,“紫砂壶一般认为起源于宋代,但真正走上艺术化生产是在明代正德年间以后。宋元以前多煮茶,明清改为泡茶,紫砂壶与茶文化息息相关。我喜欢老紫砂壶,就因为它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趣的是,李海与紫砂壶的结缘,却不是因为茶,而是源于他初喜爱收藏古砚和篆刻,其间还与名家壶几次擦肩而过,说来颇具戏剧性。
宜兴紫砂壶,始于明代正德年间。宜兴紫砂壶是艺术品,它形制优美,颜色古雅。另一方面,它又是实用品,明清两代,伴随着瓷器的兴盛,宜兴紫砂器艺术也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邵友兰善做器型,尤以“配泥精致,质坚如玉为一绝”。所用印章有椭圆式带边纹的“阳羡邵友兰制”,还有带边的方章“友兰秘制”,小印楷书“友兰”二字,铭刻一般署名“二泉”所作。由于紫砂艺人的印章材料坚固,一般可以沿用若干年,甚至终生都在使用,因此印章款的鉴别是判断紫砂壶作者的一个直接依据。
由于吴汉文善于书画、陶刻,所以常用“跛陶”之名,亲自操刀刻画,大多数的“金鼎商标”陶器都具有绘画和书法装饰,这也是民国初年紫砂器的典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