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云“雕镂故事人物,便称俗品”,却是依照作者一以贯之的标准,即“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而以故事人物为题材本是当日风尚,又不仅是香筒,他如香盒、笔筒、砚屏、盘盏匣柜,也无不如此。《长物志》的雅俗之别,不如说是一种趋于极端的标准。
明、清两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除正式开设“御器厂”和“厂官窑”大量烧制御用器外,民窑瓷器也发展很快,“官民竞市”,互相促进,制瓷工艺得到了发展。
明末清初“三松”款竹雕竹林----价格:RMB2,580,000----日期:2016-06-10
清代红木雕荷塘真趣图香筒------价格:RMB2,360,000----日期:2017-04-18
清代竹雕西厢记香筒------------价格:RMB3,740,000----日期:2017-11-16
清青白玉雕山水人物纹香筒------价格:RMB3,590,000----日期:2017-11-21
清十八世纪白玉镂雕「庭廓高----价格:RMB2,650,000----日期:2017-04-05
近几年清代瓷器香筒市场行情价格:
清代木雕天官赐福香筒----------价格:RMB1,440,000----日期:2017-09-15
清代竹雕西厢记香筒------------价格:RMB1,870,000----日期:2016-05-01
竹雕二乔并读图香筒------------价格:RMB3,760,000----日期:2017-07-25
白玉雕山水纹香筒一对----------价格:RMB1,540,000----日期:2017-05-17
清代木雕天官赐福香筒----------价格:RMB1,240,000----日期:2016-04-17
明代洪武、建文时期(1368-1402年)主要烧制青花瓷器。瓷器造型古朴浑厚,有元代的遗风。底较大而露胎,胎体多淘洗不精,底有凸起的中心乳钉,是很明显的时代标志。图案装饰一改元代风格趋于稀疏清新,空白地较多。所绘缠枝或折枝莲花叶大多呈螺旋状,与元代葫芦形的缠枝叶有明显的区别。民窑的瓷器绘画多仿元代的莲瓣图案,而元代的莲瓣内常画八宝图,明初则是以团花为主。民窑器心多草书“福”字,也有画松、竹、梅、兰、人物和动物等图案。
宣德时期(1426-1435年)是明代瓷器的时期,瓷器造型敦厚凝重,无论大件小品,制作得均甚精致。胎体淘练更加精细,烧结后缜密坚硬。永乐瓷器胎体虽也很细润,但不甚坚硬,所以同样大的瓷器,宣德较永乐的质重。宣德瓷器多为无釉的砂底,较为光滑,无旋痕,常有火烧红斑。后仿的宣德瓷器,胎体轮廓处理生硬,显得矫揉造作,砂底处可看到清晰的旋痕。
青花料用进口的“苏尼勃青”料和国产料两种,青花自然晕散,形成浓重的凝聚结晶,深入胎骨。在大量烧制青花器的同时,还烧制青花釉里红、白釉、红釉、创仿汝窑釉、仿哥窑釉、紫金釉、白釉青绿花和黄釉青花等品种。装饰图案一改永乐年间的纤细风格,笔法流畅,画意豪放,尤以龙纹呈狰狞凶猛之状,为明、清两代之。题材非常广泛,可分为龙纹、凤纹、缠枝纹、折枝花、人物和其他六类。宣德瓷器署年款的较多,一般为六字楷书款,亦有四字篆书,部位不固定,器体全身皆可书写。
香筒,顾名思义,不过就是一个能散发出香气的筒状器具。造型是长而直的圆筒,上有平顶盖,下有扁平的承座,外壁镂空成各种花样,筒内设有小插管,以便于安放香料。王世襄的《竹刻小言》中提到香筒“圆径一寸或七八分,长七八寸者,用檀木作底盖,以铜作胆,刻山水人物,地镂空,置名香于内焚之,香气喷溢,置书案间或衾枕旁,补香篝之不,名曰香筒。”
与笔筒的矮阔相比,香筒偏于细瘦,外表又必定镂空,内部置胆。说起来,香筒其实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用来盛香花或香料的,用竹木雕成;另一类则是竖直熏烧的线香,又称为“香笼”或“香熏”,多为金属材质。其实,关键是看材质禁不禁烧,还有就是要看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