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跟着释教圣地旅行商场的铺开和一些以释教题材为主的艺术品流入商场,无形之中影响了大家对释教艺术品保藏的爱好和热情,而佛像拍卖也对释教艺术品商场升温起到了火上加油的效果。
近日,在纽约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座“西藏11/12世纪铜瑜伽士坐像”以486.9万美元的成交价创下西藏雕塑拍卖世界纪录,引发界内强烈重视。
其次,其技术门槛太高,收藏东南亚佛造像的买家群体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种古代的雕塑工艺还与冶炼、铸造、雕刻等技术相关,尤其是东南亚佛像涉及到古玩的宗教美术,要真正搞懂,技术门槛较高。
有观点认为,佛像收藏热潮“引爆”于2006年香港苏富比的一场佛像专场拍卖。在过亿元佛像的刺激下,随后两年间佛像的整体价格快速拉升,一批佛像精品涌入市场。然而,由于买家群体不够稳定,佛像价格冲高回落,市场随后进入了平淡期。
佛本生故事青铜造像------------价格:RMB1,580,000----日期:2016-03-07
东周青铜方簋------------------价格:RMB2,120,000----日期:2017-11-27
佛本生故事青铜造像一组十------价格:RMB1,340,000----日期:2016-02-09
佛本生故事青铜造像一组十------价格:RMB3,760,000----日期:2017-05-23
东周青铜方簋------------------价格:RMB1,180,000----日期:2017-03-18
近几年青铜佛像市场成交的价格:
青铜法界语文殊菩萨------------价格:RMB3,990,000----日期:2017-08-27
/明青铜四大天王立像----------价格:RMB3,150,000----日期:2016-11-05
青铜舍利佛--------------------价格:RMB2,430,000----日期:2017-08-04
佛本生故事青铜造像一组十------价格:RMB1,310,000----日期:2016-03-15
东周青铜方簋------------------价格:RMB3,520,000----日期:2016-08-22
据了解,青铜佛造像起源于印度,东汉时期传入我国。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与中国的青铜佛造像相比,收藏和投资南亚和东南亚青铜佛造像的藏家数量不多。
据了解,2013年天竺·吴哥艺术私人博物馆在深圳开馆,作为收藏古印度和柬埔寨青铜佛造像的私人博物馆,该馆共计100余尊馆藏展示了古代印度(天竺)、柬埔寨(吴哥)两个国家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艺术品,填补了中国博物馆规模性收藏古印度、柬埔寨青铜佛造像的空白。
明宣德铜鎏金无量寿佛像高26cm,成交价RMB27,500,000,莲座的时代特征较为突出。束腰部内收,角度呈锐角,上下饰有两道连珠纹。仰覆莲瓣宽肥饱满,内缘纹饰尖端上卷呈卷草状,表层主瓣间露出下层莲瓣的尖角,微微上翘。“大明宣德年施”六字一行楷书阴识錾刻于莲座前方的台面上,款识端正,字体秀美,系明代宣德朝宫廷御用监“佛作”所造,为宣德皇帝的赏赐施供之物。
直到200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出现波大行情爆发的时候,香港和内地才有多件青铜器拍出了前所未有的高价。其中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的西周周宜壶以264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拍出;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首拍的青铜器商代晚期的鸮卣以862.5万港币拍出。
2013年10月5日,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秋拍“大观——香港之夜”专场中,一件商晚期饕餮纹青铜方彝以345万元港币成交。
2014年春拍中也有几件青铜重器现身拍卖市场;同时,保利和嘉德的香港春拍也有估价不菲的青铜器上拍。直到“皿天全方罍”的出现,青铜器重新回到公众的视线,这会否引来自2006年以来的又一次青铜器热潮呢?有关专家表示,青铜器自古以来就是收藏品,只是多年来并未受到市场的够重视。西泠印社推出内地青铜器专场试水成功将带动整个青铜器市场回潮,青铜器必然会成为今后重要的收藏品种。
记者了解到,明清金铜佛像这些年在香港和内地拍卖商场屡创天价:2005年北京翰海秋拍,一件明铜师佛坐像以1100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其时内地拍卖商场佛像成交高价;2006年10月,在古玩文化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铸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凭仗1.166亿港元的成交价轰动一时;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2010春拍中,一件明宣德制鎏金铜无量寿佛坐像以7010万港元成交,为当年开了好头。同年,一件清康熙大成果者嘎巴拉铜像在北京翰海秋拍以1792万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