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灭北凉后,曾盛极一时的凉州佛教及其艺术受到重创,凉州的僧人纷纷外流,除迁平城(今山西大同)外,一部分向西迁往敦煌等地,由此也促进了敦煌佛教的兴盛,推动了河西石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第二个高峰——敦煌石窟文化的迅速发展。迁往平城的僧侣和工匠后又开凿了闻名于世的云冈石窟。
用庙号署款。如有一尊铁观音像,背后竟铸有“大宋真宗年制”。真宗是北宋赵恒死后所尊的庙号,怎么能用庙号来署款呢?前任皇帝死后,尽管新皇帝已执政,但仍然继续使用原来年号,直到来年的大年初一,改用新年号,不可能出现用庙号来代替年号的现象。这种显而易见的谬误,稍有历史常识即可识破。
明漆金彩绘弥勒----------------价格:RMB3,380,000----日期:2017-09-26
民国木雕彩绘高僧像------------价格:RMB3,420,000----日期:2016-09-21
康熙款漆金彩绘铜佛像----------价格:RMB1,730,000----日期:2016-04-27
清木雕彩绘玛哈噶拉大面具------价格:RMB3,830,000----日期:2017-07-22
清木雕彩绘----------------价格:RMB3,960,000----日期:2016-04-05
近几年漆金彩绘铜佛像市场成交的价格:
清18th铜彩绘金刚----------价格:RMB1,230,000----日期:2016-09-19
缅甸彩绘白玉佛头--------------价格:RMB2,380,000----日期:2017-01-17
明紫檀雕彩绘菩萨像------------价格:RMB3,840,000----日期:2017-07-02
缅甸彩绘白玉佛----------------价格:RMB3,140,000----日期:2017-12-16
明紫檀雕彩绘菩萨像------------价格:RMB3,390,000----日期:2016-04-09
用后来史书所称朝代署款。这种错误极为显见,完全是作伪者缺乏起码的历史常识所致。东魏、西魏为北齐、北周所代,是历史事实,但当时的执政者是以正统的受命于天的天子自居的,自称只能是大周,其亡后,史家称其为北周。当时人作器物,怎么能用后来史家所称其所在时代?
以真品为范本重新制造的仿制铜像。一般多以发现的佛像为范本,重新作模仿制。如所见伪品有日本、美国博物馆所藏的北魏太和年制的鎏金佛坐像,这种名品本来就是海内外的孤品、多年前即是名贵文物,怎可能混迹于普通旧货摊?作伪者仅根据平面照片复制,其他角度造型无法参考,也会出现擅自改动局部纹饰等情况。应该说这种仿制品比真品翻模更容易鉴别真伪。
通过款识内容上出现的佛教知识判断。例如有一尊唐代铜十一面观音立像,外形上看还说得过去,造像上是唐代常见的观音像,头部共有三层,为十一面环绕。十一面观音是唐代六百年底到七百年初密教流行才开始出现的观音形象。在此之前,观音没有十一面的。但光背后刻款,却是五世纪中叶的“大魏太平真君某年”,先不用说造型,就光这十一面观音的形象,也不能提前二百多年出现。
沮渠蒙逊还信仰佛教,召集天下能工巧匠云集凉州,开凿造像以示虔诚。凉州天梯山石窟便是当时中国佛教文化艺术的代表。此窟的开凿,使西域高僧接踵而至,他们在凉州讲经说法,翻译佛经,多时有僧侣3000多人。
从款识的字体、雕刻方法、异体字与简化字、避讳等方面也可以成为判断佛像真伪的一个依据。真品翻模。这种翻模造出的佛像看上去八九不离十,但稍加注意细部,如脸部、衣褶的局部,特别是手指、脚指,就会发现细部处理很粗糙,而且模糊,手指生硬,衣纹细部交待不清等等,质地上沉重压手,铜质或铁质坚硬。近年来市场上有些仿明朝铁佛像,锈迹斑斑,份量上也很合适,颇可迷惑人,但若注意上述细部,就会觉得生硬碍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