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内地藏家购买力的上升,近年欧美、日本乃至中国港台地区藏家出手的单色釉瓷器也出现了回流内地的现象。拍卖行或许正期望中国藏家和欧美的藏家厮杀出新的拍卖纪录,给如今的中国古董热吹出新风向。
早在2009年的秋拍市场上,单色釉瓷器就已经展现出了不小的市场潜力。其中清乾隆粉青釉“三牺”弦纹壶,估价900万至1200万港元,成交价达到了2026万余港元,而在2006年香港秋拍市场上,其成交价却只有874.4万港元。清雍正霁蓝釉梅瓶,估价50万至60万港元,成交价为146万港元,而在2004年纽约拍卖市场上其成交价却只有66000美元。单色釉瓷器价格以青釉瓷成交价高,甜白、红釉为上,黑釉低。
清雍正祭红釉玉壶春瓶----------价格:RMB1,340,000----日期:2016-05-14
清乾隆祭红釉玉壶春瓶----------价格:RMB3,140,000----日期:2016-01-17
祭红釉玉壶春瓶----------------价格:RMB2,460,000----日期:2017-12-15
祭红釉玉壶春瓶----------------价格:RMB2,670,000----日期:2016-05-16
清乾隆祭红釉玉壶春瓶----------价格:RMB2,430,000----日期:2017-07-14
近几年祭红釉玉壶春瓶市场成交的价格:
祭红釉玉壶春瓶----------------价格:RMB3,310,000----日期:2017-07-17
清雍正祭红釉玉壶春瓶----------价格:RMB1,790,000----日期:2016-08-16
祭红釉玉壶春瓶一对------------价格:RMB2,790,000----日期:2016-12-28
祭红釉玉壶春瓶----------------价格:RMB3,310,000----日期:2017-05-26
祭红釉玉壶春瓶----------------价格:RMB3,710,000----日期:2017-07-16
单色釉因为少了彩绘,对瓷器整体美感表现提出更高要求,比如烧制工艺上就需要特别留意釉面质量和光泽质感,素胎表面刻划、贴塑等装饰,甚至影响到器型式样和大小。烧制工艺技术水平对美感表现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陶瓷烧制工艺难度评价也是挖掘各种单色釉收藏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2011年3月纽约佳士得推出的“戈登珍藏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及早期艺术精品”专拍上,99件拍品,成交率为94.95%,件数不多,但收获2301.22万美元,7件价超百万元的瓷器中,4件价超千万元,是当年重要的颜色釉瓷拍卖,各种完美的釉色令人为之叫绝,再现了清代颜色釉至高至美的工艺水平。其中一件清乾隆霁蓝釉鹦鹉耳扁瓶拍至545.85万美元,被中国厦门谦记古美术馆竞得,也是目前所知霁蓝釉瓷器的新纪录。
早期单色釉瓷器成规模的拍卖较少,其中较重要的是香港佳士得1996年举办的徐展堂“静观堂”旧藏专拍,曾上拍过19件单色釉瓷器——宣德瓷器3件,康雍乾瓷器16件,一套8件有修补的清康熙豇豆红釉文房用品以717万港币成交,创1996年以前颜色釉瓷器成交价格之。
宋代龙泉窑青瓷以“千峰翠色”独领风骚,五大名窑(钧、汝、哥、官、定)俱为单色釉,各擅胜场,成为单色釉瓷器的发展高峰。进入明清两代之后,青花、彩瓷和单色釉三分天下,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烧制技术登峰造极,因此单色釉瓷也有大量创新。根据雍正十三年《陶成纪事》记载,景德镇窑场共有57种花式釉,其中40多种为单色釉,著名的釉色如“郎红”,是当时的督造官郎廷极在模仿明宣德“祭红”的基础上所创烧,经窑烧后釉色鲜紫,酷似牛血,所以法国藏家称之为“牛血红”。由于烧制难度很大,后来出现了“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
在唐代以前,中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不过从艺术角度来说,这一大段时间瓷器的造型、色彩较为拙朴实用,多和现代人的审美观有距离,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单色釉瓷器出在宋元和明清两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