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有生之年,它都不会离开中国。”谈到佛像“回归”,蔡铭超告诉记者,经过这次拍卖,佛像流落国外多年之后,终于又重回中国人手中,它将会被妥善收藏起来。据他透露,将有望在厦门营造专门的建筑对佛像进行供奉。(《厦门商报》供稿)
由此可见,金铜佛造像因佛教信仰而生,且其形制比例具有严格的标准,不带有铸造者个人的喜好与创作倾向。所以金铜佛在当今艺术市场上虽然是以艺术品的身份出现,但它蕴含了浓厚的佛教历史文化,反应了特定时期佛教发展的时代特征,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
明铜鎏金师佛----------------价格:RMB3,660,000----日期:2017-02-03
铜鎏金锻造佛脚掌心有锤碟置----价格:RMB2,860,000----日期:2016-01-17
铜鎏金十一面千手观音站像------价格:RMB2,480,000----日期:2017-01-06
清康熙铜鎏金无量寿佛像--------价格:RMB3,140,000----日期:2016-01-23
铜鎏金喜金刚------------------价格:RMB1,880,000----日期:2017-09-18
近几年鎏金铜佛像市场成交的价格:
铜鎏金文殊菩萨----------------价格:RMB3,730,000----日期:2016-02-20
明永乐铜鎏金文殊菩萨像--------价格:RMB3,620,000----日期:2016-01-10
铜鎏金文殊菩萨----------------价格:RMB1,360,000----日期:2017-03-10
明代乐铜鎏金龙王菩萨----------价格:RMB1,550,000----日期:2017-01-08
明铜鎏金师佛----------------价格:RMB2,370,000----日期:2016-02-08
金铜佛像因其久远的历史、生动的形象和精美的制作,具备了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在拍卖市场,金铜佛像被划分到“瓷器杂项”之列,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2006年在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坐像》以1.2359亿港元成功拍出,创下当时中国佛像艺术品世界拍卖高纪录,使金铜佛一跃成为艺术市场中的“黑马”。近年来,金铜佛像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在各大拍卖市场中逐渐受到了藏家们的追捧,成交价格也屡创新高,成为拍卖会杂项专场里表现为出色的板块,甚至在金融危机期间,藏家也几乎没有减弱对金铜佛的热情。
从上海翰海五年的金铜佛拍卖历程不难看出:金铜佛艺术从2006年开始在中国艺术市场中初露头角,在近的几年中其在市场中的地位逐渐稳定和提高,并且以“黑马”之姿成为中国艺术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可以看出金铜佛造像艺术作为艺术市场拍卖杂项中的一种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市场新宠,并非是人为因素造成,从其发展趋势来看也不可能昙花一现,而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但初期只被视作神仙道术的一种,流行不广。
西晋以后,社会动荡,人民生活痛苦,为佛教信仰的传播提供了的宽广的民间土壤;另一方面,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国北方,它们的文化传统与来源于西域的佛教更易于相互认同。因此,佛教在
十几年前,一件好的佛像约3万-5万元,如今上海古玩古玩心交易一件明代永乐官款的佛像在900万元以上。正是这种翻着跟头一路走高的市场行情,引得收藏者们趋之若鹜。
佛教早创立于印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人民的思想意识、民族关系、文化艺术、生活习惯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金铜佛像作为佛教不可或缺的必备品,更是受到很多人的重视。金铜佛像在佛教刚传入中国时称“金人”,其后亦称“金泥铜像”。金铜佛像因其身份地位不同,其形象、材料、种类也不尽相同,佛像依其身份可分为佛、菩萨、明王、天等数种。在各大寺庙中,有各种不同的佛、菩萨、罗汉守护主尊佛像,这些塑像是代表某种教义上的理想,是博爱的象征,是众生膜拜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