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瓷始于汉,盛于唐,特别在唐朝的中后期,瓷器烧制的技艺已达到了纯熟的程度。那时,由于创造了将坏体盛于匣钵之中与火分离的操作法,从而使产品器形端正,坯胎减薄,胎质细腻,釉色晶莹。其中尤以“秘色窑瓷器”(青瓷)为著称。
越窑青瓷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考古调查证明,它的主要产地是在浙江省的宁绍地区,是中国主要的青瓷发源地。在这片古窑厂中,保留着丰厚的陶瓷遗存。当时的陶瓷不但坚固耐用,而且质量较高,有耐酸碱、盛食不变味、易洗涤等特点。瓷器表面细腻光滑,滋润似玉,呈半透明色,极富美感。因此,六朝时期有“陶瓷时代”的美誉。
宋越窑青瓷水盂----------------价格:RMB5,720,000----日期:2016-03-19
唐越窑青瓷花瓣式水呈----------价格:RMB2,420,000----日期:2016-10-22
宋越窑青瓷水盂----------------价格:RMB2,240,000----日期:2017-03-17
越窑青瓷八角绳纹耳盖瓶--------价格:RMB4,520,000----日期:2016-12-24
宋越窑青瓷钵------------------价格:RMB1,740,000----日期:2017-01-05
近几年越窑青瓷市场成交的价格:
宋越窑青瓷钵------------------价格:RMB5,210,000----日期:2017-07-11
高丽青瓷仿越窑划花花卉纹杯----价格:RMB2,350,000----日期:2016-01-16
宋越窑青瓷钵------------------价格:RMB5,820,000----日期:2017-05-27
高丽青瓷仿越窑划花花卉纹杯----价格:RMB1,820,000----日期:2017-05-25
东汉越窑青瓷镂空香薰----------价格:RMB4,740,000----日期:2017-08-10
晚唐诗人陆龟蒙曾赋诗赞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干峰翠色来”,并赞美越瓷“类冰似玉”。越瓷从唐代开始就出口到巴基斯坦、伊朗、埃及、日本等许多国家。
唐代的陆龟蒙曾这样赞美越窑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的文人雅士喜欢饮茶。越窑青瓷温润如玉的釉质,青绿略带闪黄的色彩能完美地烘托出茶汤的绿色。因此越窑青瓷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爱。盛行的饮茶风尚对越窑青瓷的形制也有所影响。
越窑青瓷的装饰技法主要有刻花、划花、印花、堆塑、褐彩、镂雕等。其中,刻花、划花为常见,变化脉络清晰,伴随着越窑的整个发展过程。花纹有植物纹、动物纹、昆虫纹、人物纹、几何形纹等,形式多样,构图美观。上林湖后段二、三期是越窑初创时期,青瓷制作粗糙,釉层薄而无光泽感,已出现刻花。到了四期,刻划兼施的花纹明显增多,刻花、划花少见。花纹以荷花为主,还有荷叶纹、鱼荷纹等。荷花有二叶荷花、四叶荷花,形状各异,丰富多彩;荷叶纹也有二叶、四叶纹。这类荷花、荷叶纹成为当时比较流行的纹饰。
历年来考古调查表明上林湖及其周围的白洋湖、里杜湖、古银锭湖等地分布着古窑址近200处。尤以上林湖分布为密集,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发现了115处遗存,占窑址总数的一半以上。根据各遗存的面貌特征,确认东汉、三国10处,东晋、南朝9处。
唐代早期以瘦高的立型器为主,到了唐代晚期出现了荷叶式、花口式的盘和碗。
瓷器装饰以光素为主,也有划花、刻花、堆贴和镂空的纹饰。以划花为多。常见的纹饰是花鸟、水草和人物等。线条流畅简洁,纤细生动。晚唐五代时期的越窑青瓷被称作“秘色瓷”,釉面青碧,晶莹润泽,如宁静的湖水一般清澈碧绿。
尊,今作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尊的形制一般为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全器独特之处在腹部四角上都铸有一大卷角羊,每只羊胸与尊腹合为一体,羊足铸在圈足上,而羊首羊角则凸出器表,尊的四个角部浮雕出极为生动的四条龙。此尊器制浑厚,造型雄奇,设计精巧,技艺复杂,其风格特点不但在同类器中独树一帜,也是商周青铜器的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