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早期使用旧有的宋、辽钱币,直到金、宋间第二次议和后,战争暂告结束,才发行自己的货币。金铸行铜钱始于金海陵王正隆三年(公元1158年),铸行正隆通宝钱,真书旋读,其中有一种俗称“五笔”正隆元宝钱较少见,钱径2.5厘米,重6.7克。
金的钱币铸行,并未完全搬用辽朝旧规,还吸纳了宋钱币的优点。如:辽钱没有篆书,没有对子钱,也没有重宝(或许是没发现),可是金朝的钱币则多是元宝、通宝、重宝“三宝同铸”,既有篆书钱,也有重宝钱。关于重宝钱,本文笔者辽金泉已有论述。
近日,咸阳市考古发掘了一座罕见的金代古墓,一批珍贵文物和50枚“正隆元宝”铜币现世。文物专家指出,金代存在的时间较短,在中原一带不占统治地位,这批文物的发现,为研究金代的历史、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正隆宝”大字行--------------价格:RMB4,770,000----日期:2017-07-21
金代正隆通宝铁母--------------价格:RMB2,630,000----日期:2016-02-18
金代金代正隆宝五笔正----------价格:RMB2,360,000----日期:2016-08-14
金代“正隆通宝”铁母------价格:RMB1,520,000----日期:2017-05-22
金·“正隆宝”五笔“正”------价格:RMB1,460,000----日期:2016-09-02
近几年正隆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金代“正隆宝”五笔正隆一------价格:RMB3,340,000----日期:2016-06-21
正隆宝------------------------价格:RMB1,840,000----日期:2016-07-28
金代“正隆宝”五笔正隆一------价格:RMB1,980,000----日期:2017-07-19
金代正隆宝五笔正隆------------价格:RMB2,840,000----日期:2016-11-02
金受宋的影响也发行纸币,设有“交钞库”发行“交钞”,与铜钱并行。开始发行量不太大,比较稳定。到后来滥印滥发,贬值严重。为保证纸币的流通,曾禁止民间用铜钱。在金后的二十余年间,更多地发行纸币,如“贞祐宝券”、“兴定宝泉”、“元光重宝”等名目的货币,其实全是纸币。由于纸币通货膨胀恶化,纸币已没有了信誉,到宣宗发行百贯、千贯大钞时,社会上已是“钱货不用”了。
典籍中的正隆花钱编辑在1940年出版的钱币巨著《古钱大辞典》中虽然收录了多种金朝的花钱,但大多是大定花钱和泰和花钱,并没有正隆花在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钱》一书中,载有正隆花钱一品。即第239页的1094图“正隆元宝背龟蛇双剑形钱”。
墓葬朝北,有墓道、甬道、墓室。墓道为斜坡,墓室北宽南窄,墓口用青砖封闭。墓室中有仰姿骨架1具,由于年代久远,棺木和已朽。墓中一件瓷枕、2件陶瓶、2件陶釜和一个玛瑙圆饼。瓷枕上用草书阴刻诗句“风吹前院竹,与(雨)洒花”,字体清晰、流畅。该墓同时了50枚金代“正隆元宝”铜币。据了解,“正隆”是金代海陵王完颜亮1156至1161年的年号,存世文物很少,所以“正隆元宝”更显珍贵。
正隆元宝为金建国四十二年钱,与前此沿用之辽、宋钱并行。正隆元宝仿北宋大观平钱制作,质地精良,文字俊秀,楷书钱文旋读,边廓整肃,光背无文。径2.5厘米,重3.4克左右。正隆钱文正经统一,甚少差异,唯以“正”字末笔是否出头分为两式。传世以左竖连下横作“﹂”者为众,末笔出头者稀有。1983年湖南麻阳正隆元宝大钱数枚,径2.9厘米,重4.5克,肉薄背平,相当北宋折二钱,是为新发现。史志多载“正隆通宝”,有误。据报建国后黑龙江曾出“正隆通宝”钱一枚,迄今未曾确认。有合背钱,另有安南铸薄小异体钱。
正隆元宝是金代早的金属铸币,铸于金代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但是,在《金史·食货志》中却记载成“正隆通宝,轻重如宋钱,而肉好文字峻整过之,与旧钱通用”,把元宝写成“通宝”。《金史》一字之误,前辈学者作过考证。如夏荃《退庵钱谱》中说“今正隆钱皆元宝而无通宝……史之略也”。翁树培的《古泉汇考》认为《金史》及《续通考》两书俱作“通宝”,实为史误也。这便是古钱币界常说的“以钱证史,可以校其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