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玉圭见于商代,有两种形式,一种平首,圭身饰双钩弦纹,另一种尖首平端,近似后代的圭。周代玉圭,以尖首长条形为多,圭身素面,尺寸一般长15至20厘米。战国时期的圭数量较多,其中不少是石制的。圭身宽窄大小不一,现今所见的均为光素。山西侯马盟誓遗址所出的盟书均书写于不规则的石圭上。汉代玉圭已从社会日常生活中消失,只有王公贵族为了显示其地位,才特别雕造了少量的玉圭。宋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仿制品。明代玉圭呈尖首平底状,有的器表满布浮雕的谷纹或蒲纹,有的阴刻出四山纹,寓安定四方。清乾隆御题诗兽面纹玉圭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拍出504.00万的价格。
玉圭世代流传非常罕见,大多深藏地下几千年,因为长期接触水、土壤和其他物质,受到侵蚀后玉器的整体或者部分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出现氧化白斑(俗称灰皮)、钙化、瓷化、晶状物析出、次生物出现等等。
白玉圭一组六件----------------价格:RMB4,270,000----日期:2017-01-10
御题诗古玉圭------------------价格:RMB1,480,000----日期:2017-05-19
青玉圭------------------------价格:RMB5,930,000----日期:2016-04-05
青玉圭------------------------价格:RMB3,640,000----日期:2017-05-27
海青玉圭----------------------价格:RMB5,920,000----日期:2016-05-09
近几年武陵王玉圭市场成交的价格:
御题诗古玉圭------------------价格:RMB4,560,000----日期:2016-04-12
明龙凤纹玉圭------------------价格:RMB4,970,000----日期:2016-02-27
清乾隆白玉圭--------------价格:RMB2,870,000----日期:2017-05-18
明龙凤纹玉圭明龙凤纹玉圭------价格:RMB5,790,000----日期:2017-03-28
青玉圭------------------------价格:RMB5,820,000----日期:2017-07-07
另外,近年来随着玉文化的交流活动逐渐增多,人们对汉代玉器文化的了解认识正在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开始将目光投向高古玉收藏市场。这些因素除了会使整个市场进一步活跃升温,也会提升高古玉的潜在价值。高古玉本身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更成为收藏爱好者频频出手的动因。因久远的年代、丰富的文化内涵、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更是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追捧。古代艺术品只有在它背后的文化内涵被充分挖掘后,才会凸显出它的经济价值,而高古玉的文化价值一旦被充分挖掘,经济价值会大幅井喷攀升
真正的玉圭见于商代,有两种形式,一种平首,圭身饰双钩弦纹,另一种尖首平端,近似后代的圭。古文献记载,玉圭是贵族间礼仪来往中使用的一种玉礼器。古史传说三皇之一的舜曾向治水成功的大禹赏赐玉圭,古文献记载贵族在周王即位仪式或朝觐仪式上要献上玉圭,可见玉圭在昭示礼仪制度、维护等级秩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我国是世界历史上惟一将玉与人性相融的国家。《诗经》之中,便有这样的说法: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孔子除认为“君子比德与玉”外,更明确的提出了“玉德”之说,认为玉如君子,有十一德。春秋之后的历朝历代,见诸于古籍的玉德说法多样,大抵有十一德、九德、五德等多种说法。历史对于玉德的后诠释,来自于东汉许慎的“五德说”。
圭的形制特点因时代不同、种类相异而存在较大的差别。商代玉圭有两种形式,一种平首,圭身饰双钩弦纹,另一种尖首平端,近似后代的圭。周代玉圭,以尖首长条形为多,圭身素面,尺寸一般长15-20厘米。战国时期的圭数量较多,其中不少是石制的。圭身宽窄大小不一,现今所见的均为光素。汉代玉圭已从社会日常生活中消失,只有王公贵族为了显示其地位,才特别雕造了少量的玉圭。宋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仿制品。明代玉圭呈尖首平底状,有的器表满布浮雕的谷纹或蒲纹,有的阴刻出四山纹,寓意安定四方。
玉圭(图一)长7厘米,宽1.5厘米,和田青玉。玉圭(图二))长8厘米,宽1.8厘米,和田青玉受沁,局部呈鸡骨白色。两件形制相同,素面,上端为三角形,下部为长方体,表面经过抛光打磨。圭出现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商周至秦汉时期广泛应用于社会的诸多领域,是一种多用途的玉器。据《周礼》记述:在吉、凶、军、兵、嘉五种礼仪活动中,以圭的使用为普遍。圭作为重要的礼玉之一,不仅用来祭礼天地神灵,象征等级制度,而且还被用于朝觐、婚聘、丈量土地、测定时间、表示重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