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蚕丝刺绣唐卡近年来,唐卡收藏市场不断升温,尤其从2006年唐卡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明清唐卡在拍卖市场屡创天价。2002年12月,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拍卖了一幅《清普贤菩萨像唐卡》,成交价为5.5万元人民币,是当年国内唐卡拍卖的纪录;2004年,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拍出的《清初五凤图唐卡》(5件)为17.6万元人民币;2005年,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春拍,明初唐卡《打籽绣岩传甘露漩明王》以138.5万元人民币成交。
唐卡的画工越精细,画面越复杂,耗时越长,价格也越贵,其中以金色背景为,其次为黑色背景,再次为蓝色、青色。唐卡的尺寸也有着严格规定,不能随便改变,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规格为40厘米×30厘米的,制作耗时20天至30天;规格为50厘米×36厘米的,制作耗时20天至30天;规格为90厘米×63厘米的,制作耗时30天至60天;规格为97厘米×70厘米的,制作耗时30天至60天。
唐卡起始的准确年代,至今尚无定论,但它源于壁画是毋庸置疑的。有学者认为:早的唐卡是绘制在兽皮之上的,它应起源于牧业文明的雅砻文化时期。但我们认为它至多是唐卡艺术的萌芽。真正意义上的唐卡,画芯和装裱都离不开棉、麻、丝、帛这些农业文明的成果。所以唐卡的起源应是在松赞干布从雅砻迁都逻些(拉萨)之后。因为在这之后,西藏藏族地区,才真正进入农业文明时期。五世所著的《大昭寺目录》记载,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画了一副白拉姆女神像。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已无从稽考,然而唐卡艺术在此时兴起则是完全可信的。因为松赞干布定都拉萨,一方面农业文明为唐卡的创作准备了基本的物质材料。
第三届上海“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将于5月14日至17日在东亚展览馆举行,吸引了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古玩界的众多机构参与,其中具有浓郁藏族风情的《释迦牟尼佛本生图》、《三怙主》、《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和《红观音》等唐卡藏品,颇受关注。
清乾隆宗喀巴大师一生的故事----价格:RMB2,580,000----日期:2016-12-23
缎地刺绣释迦牟尼佛唐卡--------价格:RMB3,590,000----日期:2016-08-11
1314世纪丝绸绘释迦--------价格:RMB1,920,000----日期:2017-06-15
1314世纪丝绸绘释迦--------价格:RMB2,220,000----日期:2017-01-20
从绘制的内容上讲,唐卡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西藏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以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从制作方法上可将其分为四大类。
绘画唐卡:大多绘在布面上,也有少数绘在纸面上。绘制前,艺僧或画匠均要卜择吉日,焚香祷告,然后才一面诵经,一面备料,先把白垩粉渗进骨胶,调成糊状,均匀地刷涂在白棉布上,使布面细孔填塞,再用贝壳或圆石磨光,使之平整并易于着色。
2000年以来,唐卡的市场价格翻了近10倍。单是2012年各拍卖活动中,成交价过百万元的单幅老唐卡就超过50幅。在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拍卖会上,明清时期的老唐卡屡屡拍出高价。例如1815万元人民币成交的《清乾隆宗喀巴大师一生的故事唐卡(十五张)》和1540万元人民币成交的《明正德师佛像图》等。
不久前,在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的一次拍卖活动中,一幅明代宫廷巨幅唐卡,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关注,终以400多万美元的价格拍卖成交,创下了亚洲织物类拍卖品价格的新高。唐卡作为艺术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收藏者青睐。唐卡是藏语音译,特指藏传佛教的一种卷轴画,在藏地任何一座寺庙、佛堂、僧舍乃至信徒家中,都供有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