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9-01 17:08
如果您手上有收藏品需要鉴定,请添加我的微信(电话微信同号)
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没有大的变化。笔筒筒产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其所说笔筒是否为笔筒,不得而知。从传世品来看多为明代中晚期之物,墓葬出土之物,亦不见有宋元笔筒。明屠隆《文具雅编》:“湘竹为之,以紫檀棱口镶座为雅,余不入品”。明文震亨《长物志》:“笔筒,湘竹,榈者佳”。故有笔筒为晚明之物一说,但查宋无名氏《致虚杂俎》:“羲之有巧石笔架,名‘扈’;献之笔筒,名‘裘钟’皆世无其匹”。似乎笔筒的年代应起码推至宋代。由于此系文化史范畴,故这里不加以论述。
豇豆红”又称“霁”,是清康熙年间创烧的一种高温铜红釉,因其色彩酷似熟透的豇豆皮而得名。豇豆红釉色,烧成难度很大,成功率极低,只能少量生产,基本都属于江西景德镇御窑制品,皇室使用,是康熙年间官窑的典型器物,一般只限于水盂、印盒、笔洗等书房用具。太白尊:是我国古代文房用具中,用于贮存研墨用水的文具,因其摹仿唐代诗人李白的酒坛而得名,也称“太白坛”。由于其形似圈鸡用的罩,所以民间又称为“鸡笼尊”。
大明弘治纹银一两寿字银币,面文中间为楷书直读“大明弘治年”,两侧为“纹银”、“一两”。背文为一的篆书“寿”字。真篆两书规整大度,娟秀和顺,“弘治”二字与弘治十六年(1503年)所铸“弘治通宝”小平钱中的一个版别甚为相似,颇具明代书体特点。包浆深灰色,陈旧老成,字口边道光滑,磨损自然。钱风相朴质无华,无任何纹饰。
顺治通宝为清朝钱币,铸于世祖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顺治通宝是清朝入关后正式铸行的种制钱,面文“顺治通宝”,钱文宋体、均为对读;多为黄铜质,有极少数为青铜;钱体趋于扁平,钱缘宽阔。顺治通宝主要为小平钱,少数折二、折十大钱,按背文变化和铸行阶段可分为五式。早期顺治钱保留了明朝制钱工艺,使其版式具有明显的明朝钱币特征,而后期彻底从明朝制钱体系中脱离出来,建立了的清代制钱风格。 “顺治五式”在明清钱币演化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釉里红与矾红不一样,釉里红是釉下高温铜红釉,而矾红是釉上低温铁红釉,所以釉里红不论是在绘画还是烧制上都比矾红难度大太多。下面图片是故宫馆藏宣德釉里红龙纹高足碗,《明代宣德御窑瓷器》书上拍的照片,是件修补过的残器。上面是本期的龙纹局部图片,色彩没有层次变化,画工粗犷,积釉处与青花不一样,青花积釉处因为铁锈下沉出现凹陷,釉里红恰恰相反,手能积釉处凸起。白色釉水发青,这是宣德一朝红釉瓷的特征。
品市场中的新人新作,在对其定价中一般很少将其投资价值考虑在内。在本届上海品交易月中,新人新作往往价格亲民,受到不少市民阶层和新藏家的追捧。主办方确定其价值依据就是其商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