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9-01 15:33
如果您手上有收藏品需要鉴定,请添加我的微信(电话微信同号)
广彩作为以外销为主的瓷器品种,无论是纹饰的绘画技法和风格,还是绘画题材,都呈现出极其明显的中西文化融合的特征。广彩瓷器在3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人物纹饰的演变可以折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的面貌。广彩人物因绘画技法的不同而分为“折色人物”和“长行人物”。
在制作工艺上,元代青花瓷的足部会有很多竹节状的凸起弦纹,古人采用的是胎接连接器身和器足。清朝晚期,咸丰时期青花瓷胎体比前朝时期的厚重,胎质粗松,胎釉 泛白且稀薄,具有“波浪釉”的特征;同治时期青花瓷胎质粗松, 胎釉泛白,平整度差;;光绪时期青花瓷相比咸丰、同治具有明显改进,胎质细密;宣统时期官窑青 花瓷使用机械制瓷技术,器形规整,胎质高度瓷化,胎体轻薄,胎釉更显玻璃光泽,敲击发出清脆似金属声音。 在装饰上,元代青花瓷一般采用莲瓣纹,瓷器的肩部会用垂云纹,器身 中间则描绘各种花卉,纹饰繁密且较多层次。清朝晚期,咸丰时期青花瓷所绘人物形象具有“鹰钩鼻” 的特点,纹饰呆板,生机;同治时期青花瓷图案多到有封建色彩,官窑多采用寓意吉祥如意的福禄寿喜做主要装饰,民窑图纹内容则杂乱无章,且绘画粗陋; 光绪时期青花瓷拥有丰富多彩的造型、图案纹饰,笔法细致拘谨;宣统时期青花瓷图纹多以龙、凤、八仙、八宝、八卦、云 蝠、云鹤、团花、缠枝莲和“寿”字等为主要装饰。
元明两朝的釉里红在胎土上绘画非常不容易,大多数仅采用直接涂抹图案,左上图片是故宫馆藏宣德釉里红三鱼高足碗,非常有名,这是为数不多的釉里红完整器,鱼仅仅是简单的涂抹成形,白色釉水发青,图片是印刷品看不出来效果。像本期这件绘出折枝果纹与龙纹的极少见到,虽然色彩没有变化,但是能看出是荔枝与枇杷,当然果盘之类的器型也更容易作画。叶子与枝蔓也很生动,瓷器收藏圈很多人就喜欢明代的这种粗犷风格,反而认为清代过于纤细精巧而落入媚俗,这是仁者见仁者智者见智了。
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巨匠、文学家、诗人。 现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学惟一终身教授,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是当代集诗、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已出版一百六十余种诗、、哲学之著述,图书馆珍藏其中119种。
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规则瓷器的外形、纹图画,不只请求烧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度适度,并且注重气势和神韵,讲究轮廓线的美。关于要烧造的御用瓷器必须经雍正皇帝审定,方可烧造。上有所好,下必趋之。为此,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年希尧根据旨意,集中异的制瓷工匠,不惜工本,尽心竭力地烧制,以获取皇帝的欢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光辉成绩。应该说,雍正皇帝的审美情味,对这期间瓷器的外形、绘画风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没有大的变化。笔筒筒产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其所说笔筒是否为笔筒,不得而知。从传世品来看多为明代中晚期之物,墓葬出土之物,亦不见有宋元笔筒。明屠隆《文具雅编》:“湘竹为之,以紫檀棱口镶座为雅,余不入品”。明文震亨《长物志》:“笔筒,湘竹,榈者佳”。故有笔筒为晚明之物一说,但查宋无名氏《致虚杂俎》:“羲之有巧石笔架,名‘扈’;献之笔筒,名‘裘钟’皆世无其匹”。似乎笔筒的年代应起码推至宋代。由于此系文化史范畴,故这里不加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