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8-31 22:46
如果您手上有收藏品需要鉴定,请添加我的微信(电话微信同号)
磁州窑为北方的民间瓷窑。当时,似乎采取了流水线生产法,工匠们分工负责,保证制作出的产品,误差不至于太大。各地发现的磁州窑卧虎枕大同小异,不同之处是虎背上的图案,有芦雁、荷花、鹡鸰等等,画面奔放、洒脱的自然之美。
将军罐,是陶瓷的珍品。—种罐式,因宝珠顶盖形似将军盔帽而得名。初见于明代嘉靖、万历朝,至清代顺治时基本定型。清康熙。罐身为直口,丰肩,敛腹,平面砂底,附宝珠顶高圆盖。康熙时期,是将军罐广为流行的时期,这时的造型,将的罐体展肩提腹,拉长颈部,收紧圈足,使得将军罐的造型显得挺拔向上,气魄宏伟。由于将军罐的造型受人喜爱,因此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大量地烧造,特别是民窑的制造,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有戏曲人物、神话故事,这些题材纹饰比较繁琐,在小器物上很难展示,而高大的将军罐,则可以将这些题材地展示出来,深受广大百姓的认同。
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故通称"聚沫攒珠"。釉色宝光内蕴,润泽如酥。纹片多种多样,以纹道而称之有鳝鱼纹、黑蓝纹、浅黄纹、鱼子纹;以纹形而称之有纲形纹、梅花纹、细碎纹、大小格纹、冰裂纹等,总名为百极碎。哥窑器物传世的以各式瓶、炉、洗、盘、碗、罐为常见。
关于收藏的话题大家都不陌生,相信也有一部分的朋友是有较老的收藏历史和体会的,也还会有一部分朋友是初入或者刚想要进入这个极具风险投资价值的行业。我国上的收藏历史是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主要分为 5个历史时期,即:宋朝、元明、清朝康乾年间、民末清初及当代新世纪的收藏。对于当代的收藏大家可能会有别样的、不吐不快的感觉,那就是随着我国和平盛世发展的新时期,一是文物的社会价值凸现,二是大众的文化审美从一般的文化,走向了较为的阶段,三是有了一定的社会物资积累,四是祖国的强大与发展了文化的价值,五是海内外文化交流的需要。主要的特征在于有之初的皇宫收藏、收藏、集体收藏到个人收藏。收藏反映了社会发的文化生活的价值和财富的取向,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昌平盛世的繁荣写照。
定窑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白釉有玉壁底碗、注壶、瓶类;黄釉器有碗、注壶等)。但唐代定窑瓷器还较为粗糙简单,但在五代中后期定窑出现了一次本质的飞跃。所烧瓷器不在施化妆土,胎釉呈现精和薄的特点。到宋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以精细白瓷著称,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紫色者为紫定;黑色如漆的为黑定,红色者为红定,珍稀传世极少。由于精良、风格淡雅,在北宋末年曾被选为宫廷用瓷。
豇豆红釉系康熙年间仿明宣德铜红釉制品,色调淡雅,似豇豆红色,或比作桃花之红,‘红似朝霞欲上时’。釉色也有高下之分,通体一色、明快洁净者称‘大红袍’、‘正红’;有深浅不一点及绿苔者略次,称‘醉’(‘霁’);色再浅者称‘娃娃脸’、‘桃花片’,有幽雅之态;色渐次者,称‘榆树皮’、‘驴肝马肺’,与桃色绝缘了。豇豆红釉多见小品,如柳叶瓶、水盂、印盒及这类太白尊,看来除去实用之外,其点缀效果亦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