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如何鉴定古玩
俗话说:“乱世藏黄金,盛世兴收藏。”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古玩收藏引起
了人们的浓厚兴趣。然而,最令广大收藏爱好者烦恼的是,市场上的古玩常常是真假难辩,有人
甚至将多年积攒的巨资付之东流。
据省文物专家介绍,眼下在文物市场上流通的古玩相当一部分为赝品。古玩收藏爱好者如果缺乏
必要的知识,难免上当受骗。那么,怎样才能摆正心态,游刃于古玩市场而不上当受骗?日前,
记者进行了一番探究——
“仿古”与“作伪”是两码事
3月初,记者走访了数名省内知名的文博专家。提起古玩造假,专家们一直认为,首先要分清仿古
与作伪的异同。
所谓仿古,是指后代模仿前代的名品而仿制出来的品种。仿古的原因有二:一是为了学习前代和
别家的长处,如宋代的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在当时便有其他的窑仿造,虽有精粗之分
,但也能风行于世。二是慕古,即对古人的崇敬和钦佩。从古至今一直就有仿制古玩的风尚。
传播中华文化、为文化艺术品爱好者、收藏者提供多方位服务的公司。
文人手札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字里行间显现着文人才华与性情。以收藏晚明与民国时期文人书法驰名的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近日在上海敬华艺术空间展出了“大风起兮——民国名人书法展”。展出包括于右任、蔡元培、陈独秀、林语堂、马寅初、黄炎培、胡适、马一浮、张謇、弘一等近80多位名人的各种书法作品,以及早期与友人的来往信函等,其中不少是首次在大陆公开展览。
这些信札内容以书籍出版、学问切磋居多,甚至还有不少是学者催要稿费的,读来很有意思。如徐志摩一通信札是徐志摩拜托赵景深给蹇先艾出版诗集的事宜,字里行间也能对一代才子的为人处世做更多的猜想与了解。
不少女性文化名人的手札与墨迹也十分难得,如林徽因、凌叔华、谢冰莹等的手札也是亮点之一。其中,谢冰莹《致丹林》的信札中也直言不讳地提起稿费之事,信中有:“您还主编《和平日报》的副刊吗?现在那边的稿费多少钱千字了?请示知,我好做个参考”。
在梁实秋致纪滢信札中,这位学者谈了很多迁徙台湾后所遇到的租房艰难等挫折与困苦。巧的是,在夏丏尊写给家人的信中,也谈到了自己收入拮据、生活艰困。有一封信是熊十力写给出版社编辑的,熊十力写信的习惯是写完了再重新看看,把重点圈画出来,因此他的信上用红笔画满了圈。此外,展品中还有竺可桢的信札、林散之的草书、刘海粟致仲坰的信札等。
林徽因书于30多岁的对联“宵清籁灭黄鹤时警,山空迹孤白雁忽来”清灵飘逸,取法禇遂良。当时正面临着国破弟死,林徽因内心的哀伤从联文可辞知,然而褚字的“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的特点被林徽因很好地保留下来,并有着一种孤傲、高洁的性情,依稀可见其绝代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