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1984年,在扬州西郊蜀冈大队一座新莽墓里发现的新莽西王母羽人博局纹镜,直径达到了18.5厘米。整个主纹以博局纹、四乳和四方八极,分隔成四组图案。其中一组右侧饰西王母。她头发戴胜,衣领交叉,双手相拱,席地端坐,左侧一羽人面向西王母而跪。
1975年仪征龙河凌东大队高山生产队的东汉杜氏铭西王母玉女画像纹镜,直径为15.1厘米。主纹以五个乳丁分成五个区,构成五组不同的花纹图案。主纹为西王母和玉女,她们旁边分别竖行、横行阳文“西王母”、“玉女”榜题。只见西王母头戴胜,衣领交叉,双手相接,席地而坐,右侧玉女亦衣领交叉,长跪侍待。
近,徐忠文与仪征博物馆馆长刘勤、扬州文博专家周长源,对扬州的汉代西王母题材的铜镜进行了研究。“我们整理扬州博物馆馆藏汉代铜镜的拓片时,又发现了新的品种,使扬州西王母题材铜镜数量增至5面。”
从仪征汉墓中发现的西汉西王母玉兔博局纹镜,直径为8厘米。整个铜镜主纹以博局纹、四方八极分隔成四组图案,其中一组左右侧分别是头发戴胜的西王母与捣玉兔。
上海艺术品交易中心近几年对歌舞升平纹铜镜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近几年歌舞升平纹铜镜市场成交的价格:
瑞兽葡萄十二生肖纹镜----------价格:RMB3,280,000----日期:2017-04-13
“临水”双龙镜“临水”双龙----价格:RMB3,330,000----日期:2016-11-01
隋唐铜镜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隋代和唐初年间,铜镜的主题纹饰以瑞兽为主,瑞兽镜比较盛行、瑞兽镜是隋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类型。它除了继承中国古代铜镜的传统,又有了新的创新。瑞兽葡萄镜是唐镜引人注目的镜类,它揭开了唐代镜主题纹饰的序幕。
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汉镜的数量多,使用普遍,汉镜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时期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从其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重要的变化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西汉末年王莽时期、东汉中期。
西汉前期是战国镜与汉镜的交替时期。直到西汉中期汉武帝前后,一些新的镜类流行起来了。这些新的镜类对后世铜镜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汉代铜镜的特点是圆形、薄体、平边、圆钮,装饰程式化。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风格,它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据了解,古铜镜在青铜时代初期就已经出现,春秋战国以后青铜器逐渐被铁器所取代,但铜镜的制造和使用却没有随之而衰落,相反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直至清代玻璃镜出现,铜镜退出了实用领域。不过,古铜镜所蕴涵的文化、历史价值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研究与收藏。
汉唐古镜极负盛名,扬州历史悠久,在汉唐两朝均是中国重要的筑镜中心之一,出产的铜镜质精艺绝。扬州的汉镜数量众多。其中,扬州博物馆收藏200余面,仪征博物馆收藏超过百面,扬州考古队发掘的汉镜也很多。此外,邗江文物部门、宝应博物馆、高邮博物馆均有收藏。
扬州博物馆负责人徐忠文表示,在该馆馆藏文物中,铜镜是其中一大亮点。正在举办的“镜华流光—扬州博物馆藏汉唐铜镜展”中,展出的60多面汉、唐名镜精品,品类丰富、纹饰秀美、古朴典雅,均是中国铜镜史上享有盛名的汉、唐名镜,呈现出扬州自汉唐以来卓越的制造工艺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