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光绪通宝楷书折二在哪里好卖掉

时间:2017-12-17 02:08

  钱文楷书或楷兼隶,楷兼宋三体。另有广东采用机制铸造的“光绪通宝”。另有广东采用机制铸造的“光绪通宝”。北洋造光绪通宝机制铜币,背北洋零用一文(公元1902-1908年)。

  钱文楷书或楷兼隶,楷兼宋三体。光绪通宝存世有传统的制币和机制币两种,其机制币是中国造币史上首次引进西洋机制造方法铸造成的批中国样式的行用钱。

  铸造精良、字体清晰、周郭内肉平整。北洋造光绪通宝机制铜币,背北洋零用一文(公元1902-1908年)。北洋造光绪通宝机制铜币,背北洋零用一文(公元1902-1908年)。

  “简单说,光绪年间钱局远不及顺治、康熙盛世时规范条理,也不及咸丰乱世时花样翻新层出不穷,钱局虽然也有泉、源、河、津、沽、奉、云、东、福、广、晋、苏、蓟、武、漳、陕、昌、桂、吉、直等多局,但是各局所铸钱币既不象顺康期间的大型和统一,也不象咸丰期间的杂乱和各行其是,而是完全在小、精、巧、美上下工夫,如果按其形状,即使光绪通宝大样也只有顺康大样的2/3,比起咸丰大钱更加悬殊了,但是按其内容,却又比顺康单调的格局丰富多了,即使比咸丰也毫不逊色。单就背千字文一种,目前据说就发现有14种之多,常见的“宇、宙、日、列、往、来、金、村”等多以套子形式出现,其实一些钱局均在这些字里做文章,泉局有,源局有,云局有,东局也有,笔者多处留神寻觅,却是至今不能寻其半数,惭愧;另其背星、月、日纹者,更是将历代此类纹币发展到了极至。星者无不精神抖擞,在小钱上格外醒目;月者还有大小之分,大的如一夫当关,小的又玲珑可爱;日者更是各具特色,大小层次分明,似乎比圆比润。其中***有特色的是宝津、宝河、宝直、宝云等局所铸之钱币。

  上海艺术品交易中心近几年对光绪通宝楷书折二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清代宝源局“光绪通宝”----价格:RMB3,570,000----日期:2016-03-27

  清代宝源局“光绪通宝”----价格:RMB4,580,000----日期:2016-03-06

  清代宝源局“光绪通宝”----价格:RMB1,410,000----日期:2016-06-08

  清代宝源局“光绪通宝”----价格:RMB5,370,000----日期:2016-02-01

  光绪通宝铜币一文方孔机制黄----价格:RMB5,140,000----日期:2016-04-28

  近几年光绪通宝楷书折二市场成交的价格:

  清“光绪通宝”背“宝泉”小----价格:RMB3,290,000----日期:2016-10-23

  清“光绪通宝”背“宝泉”小----价格:RMB1,910,000----日期:2016-01-27

  清代宝泉局“光绪通宝”----价格:RMB1,780,000----日期:2017-09-14

  清代宝泉局“光绪通宝”----价格:RMB5,180,000----日期:2016-05-05

  清代宝泉局“光绪通宝”----价格:RMB4,220,000----日期:2017-04-23

  此钱的制作不精,字口内有流铜,肉质洞穿,表面有自然流通磨损痕迹,确属当年的正用品。其面文酷如咸丰宝巩当五十,背文则和宝广相似,因为满文是一种拼音,音近的字也相近。清末内乱外祸不绝,财政陷入困境,铸钱每况愈下。《清史稿·食货志》载:“同治初铸钱,所资惟商铜废铜,当十钱减从三钱二分,光绪九年复减为二钱六分。”而此枚光绪当十钱重达二十余克,不减反增,如此的费工费料,不切实际,可谓,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旧法铸钱行将消亡时的强音。因为光绪年间中国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十字路口,广东等沿海地区已改用新的机制方孔钱与机制当十铜元,而内地还坚持着传统的翻砂铸钱法,但毕竟抵挡不住先进技术而寿终正寝。就像当年的西太后扼杀了戊戌,但仍阻挡不住历史的进步,于是搞洋务运动,废科举、兴学校、建铁路、办银行,却没有想到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潮也趁隙而入,敲响了大清王朝的丧钟。

  。

  清代当十铜圆铸造之初,清并没有对铜圆的纹饰图案,作严格的规定。因此,各省局所铸铜圆尽管其币背皆采用龙型图案,但龙型各异,种类繁多。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在按铸地省局名,按年号,按材质分门别类收藏当十铜圆时,尚容易分辨,而按龙图区分,则相对比较困难。

  光绪帝在位30多年,不能不说他在励精图治殚心极虑,希望有一个变革一个强盛的前景,即使在货币发行上也逐步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制技术,各铸钱局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行了多形式多版别秀美小巧的光绪通宝、光绪重宝,形成了在中国铸币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长久以来,在古钱币收藏领域里,光绪通宝虽然倍受重视,一些钱币专家学者曾多次称颂光绪通宝为“为至上至美的藏品”,然而由于光绪年为清末期距今太近,光绪通宝铸量较大存世很多,且其多为小型钱币,所以长期以来很难受到广大钱币爱好者普遍重视,也很少有钱币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即使翻阅许多关于古钱币的所谓“大集”、“全集”、“大全”等,也很难看到光绪通宝的全貌,可以这么说:光绪通宝的命运比起光绪帝来真是大同小异如出一辙呢,虽然有闪光的东西,却一直受到压抑;虽然有千变万化,却只能囿于三尺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