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时铸有“至元通宝”。传世有两种,一种为汉文楷书钱,另一种为八思巴文,俗称蒙文,大小似折二钱。元成宗在元贞年间(公元1295-1297年)铸有“元贞通宝”钱,“元贞元宝”折二钱,皆汉文楷书;又有八思巴文“元贞通宝”,似折三钱;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有“大德通宝”,有汉文楷书钱、八思巴文钱两种,汉文楷书钱有、折二、折三等,八思巴文钱只有大钱,大小在折二、折三之间。
不仅如此,元朝在南宋旧地行中统钞法,实质上是用单一纸币强制替代南宋银、钱、楮。这还为我们研究货币替代与货币贬值、与货币比价的地区差异、与区域市场体系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以往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主要探究的是元朝纸币发行量及其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阐述纸币超额发行的危害,对江淮行钞废钱的具体情况研究不多。近年日本学者高桥弘臣专门探究了南宋纸币与元朝纸币之间的前后承接关系,但却没有注意到货币替代中银钱比价的南北差异问题。
上海艺术品交易中心近几年对至治元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至治宝”折十铁钱一枚--------价格:RMB2,690,000----日期:2016-04-08
代至治宝供养钱一枚------------价格:RMB3,980,000----日期:2017-06-11
南宋至治宝背定伍北下铁母------价格:RMB4,370,000----日期:2017-02-14
南宋至治宝--------------------价格:RMB1,990,000----日期:2016-07-14
至治宝------------------------价格:RMB5,210,000----日期:2017-02-22
近几年至治元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至治宝背定伍北下一------------价格:RMB1,940,000----日期:2017-08-15
代至治宝供养钱一枚------------价格:RMB5,970,000----日期:2016-07-04
“至治宝”一枚----------------价格:RMB3,450,000----日期:2016-05-12
“至治宝”折十铁钱一枚--------价格:RMB3,380,000----日期:2016-07-19
至治通宝、至治宝供养钱--------价格:RMB3,170,000----日期:2016-05-22
元朝虽以行钞为主,但也铸钱,史书多有失载。在早期蒙古国时期的“大朝通宝”,有铜银两种。到元世祖忽必烈时,在中统年间(南宋景定元年至四年,公元1260-1263年)铸行了“中统元宝”,钱文为汉文篆书、楷书两体,是钱。但此钱不符合对钱的要求,因为篆书为旋读,楷书为顺(直)读。篆楷皆背无文,但楷书有背四星的,极罕见。
当时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三亿贯,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宋廷住手发行新币,回收部分旧币,并动用库存黄金十万两、白银数百万两平抑物价。但是不久蒙古入侵,南宋军费陡升,宋廷不得不大量发行货币以缓解财政压力
南宋纪年钱中的一些品种铸量较少,如“大宋元宝”背元至三纪年的钱、“至治元宝”背元钱、“开庆通宝”背元、“淳元宝”背十一和十二、“咸淳元宝”背九纪年钱等。此外,“嘉定通宝”背十四钱、“淳元宝”背四钱虽然在有关钱谱中多定为普通品,但在实际集藏中也不易得。纪年钱中除绍熙、嘉熙、大宋、庆元钱的纪年文字在钱穿下方外,其余均在穿上。若发现有与此规律相反的品种,则可能为错范钱,相当少见。
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上,元朝长期实行以银为本、行用纸币、废钱禁银的货币政策,确立了“银钞相权”的货币流通格局。元朝的“银钞相权”,在宋金“钱楮并用”到明清“银钱兼行”的货币流通格局演进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意义。其中,元朝在平宋战争结束后,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宣布江淮等处行钞废钱,无疑是元朝货币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至元十六年(1279年)陆秀夫负南宋后一名皇帝投海,南宋彻底灭亡。次年元兵先后击败江西、四川、福建等地南宋残余军事力量和反元力量,完成了对南方的军事征服。于是,至元十七年(1280年)六月戊戌,元廷正式宣布“江淮等处颁行钞法,废宋铜钱”[2](卷11,《世祖本纪》八)。伴随着元朝统一南方军事行动的完成,元朝单一流通纸币的货币政策,已同步推行到了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