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瓷早烧制年代到底始于何时,尚无确切证据可考。但从有确切年代的墓葬的器物中,发现在辽穆宗应历年(951-969)以前就已有了黄、绿单色釉陶器,可以断定这时已经有三彩陶器。辽代三彩承袭了唐代传统,是接受唐三彩传统的一种低温瓷式釉陶,胎质粗而较硬,呈灰黄白色或淡红色。但质量不如唐三彩,但也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辽三彩在承袭了唐三彩传统手法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特点的发展,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
除了博物馆中的收藏以外,在艺术品市场上,砚台的拍卖价格也处于上升阶段。自2007年春拍以来,上海西泠印社连续承办“历代名砚专场拍卖会”,其成交结果让藏砚家感到惊喜。
上海艺术品交易中心近几年对辽三彩砚台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紫檀黑漆描金花卉纹砚台盒------价格:RMB2,590,000----日期:2017-07-02
宋代白定莲花四灵砚台----------价格:RMB1,120,000----日期:2016-09-23
清青玉灵猴献寿砚台------------价格:RMB3,670,000----日期:2016-05-15
清青玉灵猴献寿砚台------------价格:RMB1,880,000----日期:2016-01-16
清青玉灵猴献寿砚台------------价格:RMB4,950,000----日期:2017-03-26
近几年辽三彩砚台市场成交的价格:
紫檀黑漆描金花卉纹砚台盒------价格:RMB1,570,000----日期:2016-07-02
康熙御铭夔龙纹松花石砚--------价格:RMB4,810,000----日期:2017-08-18
清青玉灵猴献寿砚台------------价格:RMB2,850,000----日期:2016-09-19
紫檀黑漆描金花卉纹砚台盒------价格:RMB5,690,000----日期:2017-09-13
康熙御铭夔龙纹松花石砚--------价格:RMB4,670,000----日期:2016-07-25
2007年西泠印社春拍历代名砚专场,首场拍卖117方砚,成交115方,成交率高达98.3%,总成交价1832万元,比预估高成交价820万元高出一倍多,其中单方砚价达16万元。2009年后,砚台收藏市场势头强劲,西泠印社上拍的98方砚,成交94方,成交率达96.8%,总成交价为1419.9万元,其中一方清代“和轩氏紫云砚”以548.8万元成交,创下当时拍卖历代名砚的高纪录。到了2010年春、秋二拍,其形势更是居高不下,春拍79方砚,100%成交,其中两方名砚超过百万元;秋拍83方砚,82方成交,成交率达98.8%,有4方名砚跨过百万元。
而作为中国砚史的巅峰之作,清代砚材取用、造型、纹饰、雕琢工艺、题铭诸方面,多超越了前代,达到砚史的高峰。端、歙、松花、澄泥、红丝、洮河等名砚各擅其长;漆砂、砖瓦、紫砂、玉石也为砚用。砚的造型、仿动植物、几何形、随形等,在清砚中各占一席。纹样题材也更加广博。雕琢技法以阴、阳线刻与浅浮雕为主,参以局部的镂空雕,展现出生动、精致的风格。文人题铭砚在清代发展到,题铭内容涉及砚的制作者或拥有者、砚的来源和开采、材质与形制的描写和赞颂,表达文人的认知、感悟、志向等思想情感。题铭书体则以行、隶、篆、楷、草为主,旁及金文、石鼓文等。此时,文人雅士参与制砚、刻铭已成为一种风尚。
契丹民族于公元916年,在我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在我国陶器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人们把这种陶瓷器称之为“辽瓷”。它继承了“唐三彩”的传统,故又称之为“辽三彩”。
据了解,目前,我国现今所见到的早的砚台是汉代的砚台。上海青浦的西汉圆形石砚(附研石)就是例证。早在秦汉时代,砚边多有小石头,唤作研石,就是用来压着墨以磨出墨汁的。秦汉墨多为丸状,尺寸偏小,不能手持着直接在砚上研磨,故需要研石。
在我国,砚已经有大约6000年的历史,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有了石砚的雏形,即石头做成的研磨器。到秦代形成了真正的石砚。唐、宋时期为石砚繁荣昌盛的时期,相继出现了歙砚石、端砚石、红丝砚石等优质石料。宋代时已将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山西绛州的澄泥砚并列为四大名砚。明清时期,不但注重砚石的精雕细刻,更加讲求自然美,特别注重砚石的石质和花纹,俗称“石品”。如今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石砚其使用价值虽大不如以前,但作为国粹,其石材的珍贵以及附有的工艺价值使大量名砚演变为文化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