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告诉记者,由于明代佛像数量不多,市场流通多的是清代金铜佛像,但目前清代中早期到乾隆时期市场价位还停留在四五十万元,尤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推崇藏传佛教,因此佛像的铸造工艺非常好,升值空间很大。此外,与海外市场相比,同时代同样尺寸和工艺的金铜佛像在国内的成交价目前明显偏低,因此价格在几万元、几十万元的佛像都还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佛像收藏一如西佛东渐,早亦由西方买家入手。资料显示,1989年,一尊明代鎏金弥勒佛像在纽约苏富比[微博],以过21万美元成交。上世纪90年代,一件明代鎏金铜观音,经苏富比拍出132万港元。2004年,一尊明15世纪大威德明王鎏金佛像,在香港佳士得以1906.2万港元成交,成为当时鎏金佛像成交纪录之冠。
上海艺术品交易中心近几年对鎏金佛像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明永乐铜鎏金财源天母像--------价格:RMB1,450,000----日期:2016-04-15
明宣德铜鎏金无量寿佛像--------价格:RMB2,190,000----日期:2016-03-06
15世纪铜鎏金佛像绿度母座----价格:RMB3,830,000----日期:2016-08-26
铜鎏金文殊菩萨----------------价格:RMB3,740,000----日期:2016-06-09
铜鎏金师佛像----------------价格:RMB1,270,000----日期:2017-02-01
近几年鎏金佛像市场成交的价格:
铜鎏金师佛像----------------价格:RMB1,630,000----日期:2017-10-26
明宣德铜鎏金无量寿佛像--------价格:RMB3,250,000----日期:2016-04-03
铜鎏金文殊菩萨----------------价格:RMB3,450,000----日期:2016-02-09
铜鎏金文殊菩萨----------------价格:RMB1,360,000----日期:2016-10-21
铜鎏金师佛像----------------价格:RMB5,950,000----日期:2017-06-01
真品佛像几乎都是熟铜,多次炼出的,而且铜壁很厚,仿制的壁就很薄,铜料质地好,一上手分量就不一样。
注意铭文和题记。铭文与题记是造像本身提供给我们的文字鉴定内容。一般说佛像上的题记从佛像一出现就有了。明代有“大明永乐年施”和“大明宣德年施”款,清代则为“大清乾隆年制”款,这两个朝代只有这3个款识较多,其他年号一般不刻款。
该佛像表面用料为朱砂,极为珍稀,材质为黄铜,胸部局部鎏金。鎏金呈橘黄色,闪闪发光。铜壁厚,上手分量重。佛首面部厚鼻薄唇,是明时期铸造工艺的特征之一。晚明时期,国力渐衰。其时鎏金较厚,看不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表层的鎏金渐渐薄了,只剩下稀薄的局部残留。
在金铜佛像收藏板块,出自明代,特别是永宣两朝,由宫廷铸造的佛像历来为人们所看重,观音造像也不例外。目前位列金铜观音造型成交排行位的即是一件明宣德十年制作的鎏金铜“南海观音”坐像。
明清金铜佛像这些年在香港和内地拍卖商场屡创天价:2005年古玩文化秋拍,一件明铜师佛坐像以1100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其时内地拍卖商场佛像成交高价;2006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铸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凭仗1.166亿港元(7.7511,0.0001,0.00%)的成交价轰动一时;佳士得2010春拍中,一件明宣德制鎏金铜无量寿佛坐像以7010万港元成交,为当年开了好头。
上世纪90年代,佛造像首先通过天津市文物公司进入艺术品收藏市场。其后在海外和中国香港市场金铜佛像拍卖带动下,2004年上海翰海上拍逾百件佛像,给内地佛像拍卖重书一笔。而在今年春拍中,嘉德、保利等多家拍卖行设立金铜佛像专场。较高的成交率、多件高价拍品,是否意味着金铜佛造像板块经过近十年市场孕育,正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