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名扬天下的宣德炉之外,明清时期铸造佛像的技艺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成为当今古代佛像投资市场的主体。佛像中有一种鎏金工艺,多用于铜造像,俗称“鎏金铜佛像”。这种佛像是供宫廷、寺庙、使用;它的出现始于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常见的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天王、母度等。
鉴于佛像流传有绪的毕竟有限,不少藏品又已锁入“闺”中,市场人士认为,近年来市场上的真品,大多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制作的。收藏者要掌握佛像在各朝代制作的艺术风格,仔细甄别,避免上当。
上海艺术品交易中心近几年对明清鎏金小佛像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唐铜鎏金小佛像十方------------价格:RMB3,990,000----日期:2016-12-04
清康熙铜鎏金师佛像----------价格:RMB2,620,000----日期:2017-06-08
5件--------------------------价格:RMB3,180,000----日期:2017-06-08
5件--------------------------价格:RMB3,930,000----日期:2016-05-14
18世纪铜鎏金旃檀佛像--------价格:RMB5,240,000----日期:2016-10-14
近几年明清鎏金小佛像市场成交的价格:
唐铜鎏金小佛像十方------------价格:RMB1,250,000----日期:2017-05-08
清康熙铜鎏金师佛像----------价格:RMB3,750,000----日期:2017-02-28
清康熙铜鎏金观音坐像----------价格:RMB2,540,000----日期:2017-07-15
18世纪铜鎏金旃檀佛像--------价格:RMB2,330,000----日期:2017-07-01
19世纪铜鎏金金刚手明王------价格:RMB5,360,000----日期:2016-04-03
说到目前古玩界的佛像收藏,业内人士表示:“只能用一个字概括:火!”确实,佛像题材的艺术品价格从2003年在收藏市场上就一路高涨,从近几年出现的高价拍品的类别来看,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铜鎏金佛像受市场古玩藏家的青睐。如,2005年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秋拍一尊“明代铜师佛坐像”以1100万元成交价突破千万大关,开启了佛像艺术品新的航程。
特别是清康熙年间,由于珐琅原料的使用,佛像的装饰手段越发绚丽多姿,开创了铜佛像制作工艺的新天地。
此外,艺术品的价值除了与其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有关外,其珍贵也因人而异。对于同一件藏品,对于不在意的人,或许只是一个给宠物喂食的破碗、一幅挡风的墙画,而对于喜爱的人却是千金不换,这与个人主观情感有不可避免的关系。
同时,他还告诫收藏爱好者们,随着收藏市场的火爆,各种真品层出不穷,藏家在购买时需小心谨慎,好能邀约几个行家里手掌眼,看准了再出手,以免赔了夫人又折兵。
按照《造像量度经》的规定,背光上的图案应有六种,即大鹏——表慈悲,鲸鱼——表保护,龙女——表,童男——表资福,狮子——表自在,大象——表善师。实际上更多的背光是由各种吉祥图案,诸如七珍八宝等构成的,有的甚至只有一些花草卷纹图案而已。此尊佛像,比例精准,工艺繁复,刻画到位,金色灿烂,当为宫廷督造佛像的典型器物,观之静心,赏之领悟人生真谛,随着岁月流逝,更为沈淀。
据有关文献记载,东晋时的戴逵,是我国民族佛像的创始者,他与其子都善铸佛像与雕刻,所铸作品极其传神逼真,被称为“戴家样”而为时人所仿效,后世亦誉之为“二戴像制,历代独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