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怎么去鉴定汉五铢真伪

时间:2017-12-28 11:00

  隋朝从开皇十年开始,朝廷准许晋王、汉王、蜀王等地方铸钱,于是私铸渐起,劣钱又多,文帝下令禁恶钱,责令京师及各州在市上立榜置样品钱,不合样品的钱不准入市。开皇十八年(598)又令各地官府严查,“见钱非官铸者皆毁之,其铜入官”,对恶钱贸易情节严重的处以死刑。因此币值又恢复稳定,商贸活动再显生机,促进了经济繁荣。但到炀帝时,对外大肆攻伐,对内大兴土木,先后征用700万人开凿运河,兴众100万人修筑长城,役丁200万修建东都,民不聊生,生产衰败,货币私铸泛滥,千文钱只重2斤或只重1斤,后来甚至发展到剪铁片,裁皮革,夹入钱贯中充数。隋文帝几次整顿建立的货币制度毁坏殆尽。

  古钱成为新的珍藏投资热点,不少古钱币在拍卖会上显示突出。古钱币中的珍稀品种升值幅度更为惊人,如在2009年11月中国秋季拍卖会钱币专场中,一枚极其罕见的清代咸丰通宝宝福局背字“大清壹百”以196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尤其是在2010年5月中国春拍古钱专场中,存世孤品——战国赵铸大型“武阳”背“一两”三孔布以100万起拍,经过各位买家近40次激烈竞价,终以352.8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创出古钱拍卖新纪录。

  本公司近几年对汉五铢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汉五铢花钱一枚汉五铢花钱一----价格:RMB1,260,000----日期:2016-04-28

  汉五铢陶范铭文地节二年五------价格:RMB4,260,000----日期:2016-08-22

  汉五铢铜制母范汉五铢铜制母----价格:RMB2,140,000----日期:2016-01-01

  汉五铢花钱一枚----------------价格:RMB3,160,000----日期:2017-04-22

  汉五铢铜制母范----------------价格:RMB2,750,000----日期:2017-08-18

  近几年汉五铢市场成交的价格:

  汉五铢钱陶范------------------价格:RMB1,680,000----日期:2016-01-23

  汉五铢陶范铭文本始四年四------价格:RMB1,330,000----日期:2017-06-12

  汉五铢铜范汉五铢铜范----------价格:RMB1,470,000----日期:2016-05-18

  战国、秦汉时期“汉五铢”、----价格:RMB3,720,000----日期:2016-10-08

  汉五铢铜制母范----------------价格:RMB5,370,000----日期:2016-01-24

  五铢金币形制与常见的西汉铜五铢相同。圆形,正面背面均有轮廓。直径2.55厘米。方穿孔,正面穿孔上有横廓,左、右、下无部;五洙二字阳文篆书,五字在右,铢字在左,字体工整。五字交叉两笔缓曲,上下两横较长。铢字的”朱”上下两笔稍圆折,金字头呈三角形。背面穿孔四周有廊。金币重9克,经化验金成色为九十五。

  汉代五铢钱、宋代崇宁通宝、清代康熙通宝、光绪元宝……青岛鉴宝会上,每次都会有市民携带大量的古钱币收藏品请专家“掌眼”,钱币现今的存量和“身价”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对此,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古钱币鉴藏专家张国枢提醒收藏者,古钱币很多都是常见品种,现在存量不小,而且并不是年代越久越值钱。收藏古币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掌握的技巧不少,除了稀缺性外,品相的好坏也是收藏时要掌握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一定的影响。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在中原开始发行五铢钱,从此开启了汉五铢钱的先河。一直到东汉末年为止,除了中间有些小的变动(例如王莽统治的时期)之外,西汉、东汉上下四百年内,五铢钱一统天下。五铢钱奠定了中国圆形方孔的传统。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铢”是古代一种重量讲师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所谓“五铢”实际上很轻很轻。

  其五铢钱的五字较瘦,交股呈略弯曲形,这大概是上林三官钱的特征。另外,在山东济南汉东平陵故城及上海洛阳出的五铢钱石范,钱范上的文字比较矮胖,五字书写各异,有的交股是直的,有的则弯曲程度很大。同一块石范上有几种不同的写法,这是因为石范全凭手工刻成,所以写法不一致。这正反映了早期阶段铸钱技术的不成熟。而铜范或泥范母,则可用戳印方法制成,所以字体比较一致。因此,将这些地方上所出的早期石范定为各郡国铸钱用范,应表现了郡国五铢的特点。

  据《汉书》记载,武帝时期铸造过三种五铢钱。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此时是允许各郡国铸钱,《食货志》讲:“更请诸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鋊焉。”故又称之谓郡国五铢,或元狩五铢。至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因郡国铸钱,民多奸铸,钱多轻”,所以“令京师铸官”铸赤仄五铢,并规定“赋官用非赤仄不得行”。这就是赤仄五铢。至元鼎四年,因“赤仄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于是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从此全国铸钱统一于三官,货币到此时真正达到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