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银元宝成交价格,清代银元宝鉴定真假,清代银元宝出手咨询
清代银元宝2007年11月,嘉德秋拍首次推出中国历代金银锭专场,拍品近500件,明代“永乐六年银作局”五十两银元宝,是其中的压轴拍品。拍卖会上,这件银元宝受到买家的极力追捧,起拍价26万元,经过几十轮激烈竞投,终以156.8万元人民币高价成交。
据专家介绍,明代“永乐六年银作局”五十两银元宝为目前拍卖市场上仅见的带有年号的明代银作局银元宝。银作局是明代专为宫廷制造金银器饰的作坊。目前已知存世的银作局银元宝仅有4件,其中两件不带年号。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在其《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中,有一段引自《明季北略》的话:“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疑为十)两,镌有永乐字。”而这件永乐年官铸银元宝上镌刻了38个字:“银作局永乐陆年十一月内销铸花银五十两重作头顾阿福匠人仇士平陆字一千陆百七十号”,铭文详细,字迹清晰。更难得的是,这件铸造于1408年的银锭,距今已整整600年,仍保存完好,银光闪闪,弥足珍贵。嘉德邮品钱币部专家分析,此件银元宝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拍出这样的高价也在情理之中。
清代银元宝市场价格值多少钱,怎么判断好坏
一件明代“内承运库花银”二十五两银元宝,在这次拍卖中也拍出了56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此件拍品为首次发现的内承运库银元宝。资料记载,明代内承运库设立于明初洪武年间,刚开始时用以贮缎匹、金银、珠宝、齿角、羽毛等,属国库,由户部管理。正统元年,英宗允许将部分漕粮折为金银,存入内承运库。从此,内承运库变成了皇帝的小金库。有趣的是,过去皇帝的私房钱,如今变成了寻常百姓手中把玩之物,真让人感叹时代的变迁。这件“内承运库花银”二十五两银元宝,是研究明代皇帝私库的重要实物资料,有着很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金银价格的暴涨,钱币市场上银元宝的拍卖价格也被迅速推高,银元宝以其独特的艺术和史料价值以及数量稀缺的特点,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清光绪“裕盛公”银宝两-------估价:RMB1,266,600---估价日期:2016-01-06
民国“喜”字小银宝一枚-------估价:RMB1,238,050---估价日期:2014-11-19
五十两吉林大翅银宝-----------估价:RMB2,112,000---估价日期:2014-04-26
民国“喜”字小银宝一枚-------成交价:RMB2,268,000---成交日期:2016-05-03
清代银宝---------------------成交价:RMB1,500,000---成交日期:2016-02-22
银宝-------------------------成交价:RMB2,500,000---成交日期:2016-05-24
清末民初镶嵌一两型银宝“-----成交价:RMB1,323,519---成交日期:2015-04-11
银花卉碟连银宝纽碟连银山-----成交价:HKD1,956,000---成交日期:2015-06-15
2017年鸡年清代银元宝新报价
我国明、清两代,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形成“大钱用银,小钱用铜”的格局。银元宝是贵金属称量货币,体积可大可小,已知明代银元宝重500两,易于储存,因此,不仅是皇帝私库,也是国库储备的主要货币。直至明朝灭亡,内承运库所存金花银到底有多少,至今仍无定论。一派学者的观点认为,当年李自成率部攻下北京,打开崇祯皇帝的内承运库时,里面有镇库银数千万锭,皇帝有这么多钱也让李自成大吃一惊。时任工部员外郎的赵士锦在其所著《甲申纪事》一书中说:“(内承运库)银尚存三千余万两,金一百五十万。”皇帝疯狂且备而不用,是导致明朝灭亡的一个原因。而另一派学者的观点认为,崇祯十七年时,内承运库早已空空如也,皇帝根本拿不出钱来补充军饷,终在绝望中才走上煤山自缢身亡。但无论如何,如今已价值56万元的“内承运库花银”二十五两银元宝,为人们揭开那段历史真相提供了一个实物证据。
上海古玩艺术投资有限公司与多家电视台,收藏类杂志合作,扶持当代艺术工作者,传播艺术能量。除了钱币杂项专场拍卖以外,瓷器,玉器,书画拍卖也在日趋成熟。2016年,共举行16场大型拍卖会,成交藏品8231件,高价格3.24亿元,平均成交率67.3%占据全拍卖行业成交总量的三分之一。
三大服务,三项专向运作,推荐藏品,为古董文物成交提供专业操作
拍品分类:佛教文物珠宝翡翠鼻烟壶玉石器中国书画陶瓷工艺品杂项邮品钱币古典家具竹木牙角器西画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