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青铜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guwang135
每天提供公司最近成交记录,权威专家在线免费鉴定!
青铜觯青铜觯是主要流行于晚商、西周早期的一类重要青铜酒器。本文在分析青铜觯的分布以及总结区域特征的基础上,主要利用分布特点先论定铜觯的商文化性质,然后讨论分布反映出的商周王朝疆域的变化,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其在分期断代和商周分界上的意义
在中国古代,有“无酒不成礼”之说,故酒是祭神享祖、礼仪交往、宴宾会客等活动的必备之物,盛酒的青铜器具也就自然成为重要礼器。在所有青铜器中,以礼器数量为多,制作也为精美,能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水平。
在本期“每周一宝”中,我们将向大家介绍的是件商代兽纹青铜觯。这件藏品经昆明高古文化艺术品交流中心专家及科技鉴定,确认为商代晚期中原地区产品。其高14.4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6.4厘米。圆形,侈口,束颈,垂腹,圈足外撇。束颈及圈足处各有一圈减地兽纹,样式为鹦鹉头兽身,兽身上装饰阴刻卧蚕纹,两两相对,共四组图案,线条清晰,精美细致。整器铜锈斑自然,有不少地方呈现出美丽的孔雀蓝色,器底圈足内有清晰范线。
2017年青铜觯价格走势,春拍征集
高古艺术品交流中心总经理李昆红女士介绍,在封建王朝时期,青铜器只能是王、侯、贵族享用和占有的“瑞器”。因为其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之短、数量之少,才使得青铜觯在今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及收藏价值。
李昆红说,青铜文化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无不显示出中华民族的铸造工艺。一般而言,青铜器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要远远高于字画和瓷器。而且,青铜器门类一向是资深收藏家认可的收藏领域大项,而由于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青铜器的收藏价值,所以其未来的保值、升值空间十分巨大。这件商代晚期兽面纹青铜觯历史久远,市场收藏价评估为80万元至150万元间。
青铜觯-----------------------估价:RMB12,000,000---估价日期:2016-08-19
商青铜觯---------------------估价:RMB1,135,360---估价日期:2014-08-12
商青铜觯---------------------估价:RMB1,135,360---估价日期:2014-08-12
青铜觯-----------------------成交价:RMB1,508,000---成交日期:2015-11-20
商青铜觯---------------------成交价:RMB1,135,360---成交日期:2014-08-12
清鳝鱼青仿青铜觯式瓶---------成交价:RMB1,830,000---成交日期:2014-04-11
青铜觯-----------------------成交价:RMB1,528,750---成交日期:2016-03-15
青铜觯-----------------------成交价:RMB1,528,750---成交日期:2016-03-15
青铜觯在上海哪家公司可以简单快速出手
谁家藏有不为人知的绝世之宝?谁是民间收藏的王者?昨日上午,一场比拼民间宝物的赛宝大会,在三星堆艺术馆拉开帷幕。首次公开亮相的清乾隆青花穿花龙纹梅瓶和商晚期青铜夔龙凤纹嵌玉铭纹觯,让藏家们大开眼界、赞不绝口。
“这个青花梅瓶纹饰描绘细致,运笔流畅,青花发色浓艳,是个精品。”全国权威文物鉴定专家王晓斌称,在2008年这个梅瓶曾拍到过590多万元,目前起拍价在300万~400万元。
清乾隆青花梅瓶和商晚期青铜觯看得市民赞不绝口
“造型规整、典雅,做工精美,青铜觯上的铭文和镶嵌的白玉独具特色。”对于商晚期的青铜觯,王晓斌更是赞赏有加。他表示,如此精美的青铜觯肯定来自商代的王公贵族家中,当时应为酒器,由于上面的铭文尚未解读,很难找出其来历。如果拍卖的话,青铜觯的起拍价起码在800万,“卖价肯定超过千万。”
古玩鉴定、古董鉴定、艺术品鉴览、艺术品拍卖、销售展览等。
征集范围:
历代瓷器、各朝名家字画、翡翠玉器、竹木、当代艺术品等
精品陈瓷:历代窑口及各代官窑器,历代瓷器、高古瓷、宋代瓷器、元明清瓷器等
翡翠玉器:明清和田玉,A级翡翠为上.要求玉质佳、雕工精。高古玉、明清玉、新玉(以和田玉为主,玉质润、透、白,雕工要好)
名家字画:历代名家书画,油画、水粉画、古代字画、近现代字画、古籍善本等
杂项古玩:竹木、文房四宝、田黄石、鸡血石、古钱币,金银器,青铜器、印章、木器、邮票、手表等精品
明清家具:各种材质的硬木家具,以紫檀和海南黄花梨为好;
上海古玩艺术投资有限公司恪守为广大藏家服务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发布了2013拍卖业蓝皮书—《2013年中国拍卖行业经营状况分析及2014年展望》,客观分析总结了中国拍卖业2013年的发展状况。其中艺术品拍卖市场企稳,中端拍品成中流砥柱,网络拍卖不断发展……针对蓝皮书披露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情况,记者走访业内人士,详作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