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古钱币鉴定各时期银元及现存银元简要四大类

时间:2016-10-06 17:57

  我国银元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始正式由官方铸造。民国初期、国民党统治前期,始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货币,进行大量铸造。

  各时期银元

  (1)早期银元

  在清代中期时,中国人开始仿外国的银元铸造银元。一种是用土法制范仿造外的银元。再有一种就是自己用土法制造一种和外国银元差不多大小,但图案却有自己特色的银元。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还在漳州铸造了漳州军饷银币。咸丰年间一些商号也铸造了供流通使用的银币。

  (2)中后期银元

  最早机器铸造的银元是光绪十年(1884午)铸造的,这种银币一共有五种,上面有吉林厂平的字样,分为1两、7钱、半两、3钱、1钱。背面有 “光绪十年·吉林机器局监制”的字样。这个时期总体可分成中央造币和地方造币厂铸造的银元两大系列,当时各地都有造币厂设立,铸造了大量的银元,而且每一个造币厂铸造的银元又不一样。

  (3)民国银元

  民国的银元流通最广的两种,一种是民国三年(1914年)政府规定铸造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币,单位为元,这就是日后人们十分熟悉的袁大头。另一种是1927年北伐胜利后,国民政府停铸袁头币,而改铸有孙中山头像币即“开国纪念银币”,反面为麦穗和“壹圆”字样。1932年以后将孙中山头像放大,反面是帆船图案的船洋。除了面值1元的银元以外,还铸造了大量银辅币,分5角、2角、1角等面值,称为角洋或银角。

  (4)外国银元

  清代中期,英国、荷兰、西班牙等与中国贸易增多,一般均以银币支付,流入我国的外国银元,种类多达几十种。常见的有西班牙、比利时、沙俄、法国、荷兰、日本和墨西司银元等。其中西班牙银元、墨西哥银元流通面最广。清末,外国银元在我国所占的货币比重为43.33%;在当时,外国银元和外国钞票占了我国货币比重的一半。这些银元在兑换时经常出入钱庄,而钱庄为鉴别真伪,早期采用戳印的方法,时间一长,其上伤痕累累,这种情况多见于本洋,上有山、子、工、大、同、恒、星点等戳印。

  (5)银辅币

  银辅币系指币值分别为库平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及五钱、四钱、三钱、二钱、一钱、中圆、半圆、伍角、贰角、壹角、贰毫等币值之银币。民间称之为“小洋”、“银角”、“毫洋”等。中国各地货币流通领域中,银质辅币所占比重远大于银质主币的现象十分普遍。广东、福建、广西、东三省等地绝少铸造银质主币,流通使用的多为贰角型及壹角型银币。

  现存银元藏品最多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按铸造年代可以分为民国三年、五年、八年、九年和十年等版别。其中,民国五年版铸造量较少,其市场价格较高。正面为袁世凯侧身大头像,背面为麦穗和壹圆字样。

  第二类,“孙小头”开国纪念币,也就是孙中山像壹圆开国纪念银币,由于头像比袁世凯头像小,收 藏界俗称“孙小头”。正面为孙中山侧身头像,背面为麦穗和壹圆字样。

  第三类为船版“袁大头”,即民国二十二年、二十三年银元,正面为“袁大头”,背面为双帆船和壹圆字样。

  第四类是民国元年的“汉”字币银元。正面为“四川银币”“壹圆”,背面为繁体“汉”字外围十八圈,是民国时期由地方发行的银元。按铸造地,有天津、武昌、广州、南京、甘肃、四川等地方版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