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9-28 15:15
玉为物精之首的观念,在战汉以来的道家神仙思想和炼丹风气中得到进一步提升。服食玉屑可以成仙,仙道之家无论地名、神名、法器,处处皆玉。道家认为人得一分阳气则不死,而玉这种材质本身的恒久性,俨然昭示了采阳的法门,玉是通往永恒的媒介,是由死入生的法门,是灵魂不朽的凭信。虽然我们无法得知像葛洪这些提倡服食的道家高人们最终魂归何处,但至少目前考古发现确实证明:能够历万年而不朽者,唯有玉与黄金——这是何等旺盛的生命能量
主要表现在三大心态:首先是抱着捡漏心态。大多藏友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开始大刀阔斧地收藏,仿佛稀缺古玉别人都不识货,只有自己看出门道一样,自信心满满的。
殊不知自古以来就有“卖家总比买家精”的古训。捡漏总是被漏捡,最终白白浪费钱财。
第二种心态是盲目攀比心态。一些藏友见异思迁,今天喜欢高古,明天又喜欢中古,后天发现有人在玩明清,就赶紧换门改明清。
殊不知玩玉是要品味玉的美德和温润,体验古人聪明的才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是用来显摆攀比的。
第三种心态是自以为是心态。一些藏友低价买到仿古玉后,四处招摇,谁提出异议跟谁急,并言之凿凿地说出自己的理论。
尤其经过盘玩后,发现有变化就更加对自己的藏品深信不疑。其实别说是玉石,就是普通石头经过盘玩都会或多或少有些许变化。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乡村土路上,那些石英等石头经过汽车多次碾压后,都会变得很通透,似乎也具有玉性。由此可见,那些低端玉经过仿古加工,盘玩后都会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