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北京瀚海,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征集
从统计数据来看,近年来官窑和哥窑瓷器成交的数量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多与少并不完全受市场火爆与否的影响。任何时候出现,它们都是明星,成交过千万元往往不在话下。近年来是官窑器物大展光辉的时期,这期间有6件器物的成交价突破了1000万元。其中,一件南宋官窑琮式瓶在国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春拍中以2016万元的价格创下了内地拍卖市场官窑器物的高成交记录。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搥瓶更是以约合人民币6077万元创下了官窑瓷器的世界高记录,至今未破。
哥窑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其产品历来珍贵,明代宣德时,宫廷藏品目录《宣德鼎彝谱》即有“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定”的记载,清代乾隆皇帝更将哥窑瓷器视为珍品。现收藏于上海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哥窑器,均为历代宫廷旧藏,加上其他流散于海内外的传世品,约计也只有300件左右。
上海觅远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近几年对宋代瓷器哥窑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近几年宋代瓷器哥窑市场成交的价格:
仿哥窑釉花棱双耳扁壶----------价格:RMB1,280,000----日期:2016-04-24
传世的“宋哥窑”与“宋官窑”一样,迄今未曾发现确切的窑址,既没有在文献《天工开物》记载的地区——浙江省龙泉县觅到遗址和残片,也不见于宋皇室陵寝的随葬品中。故至今还难以从考古角度寻找科学的佐证材料。我们只有偶尔在拍卖会上能一睹其风采。1992年国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宋代哥窑八方贯耳瓶”拍出1000多万元港币,20多年前的这个价格可谓价值连城。如今的价值已不言而喻。
就哥窑瓷器而言,所谓的“釉面开片”是指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也叫做“金丝铁线”。“金丝”指细碎的开片,因常呈黄色,故曰“金丝”。“铁线”指那些大块的开片,呈黑色,名为“铁线”。明代《格古要论》中对“金丝铁线”的论述是:“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那么为什么在哥窑瓷器的表面会出现这样的纹路呢?这完全是在烧制过程中,瓷胎和釉彩的膨胀系数不同所致。当瓷器出窑后,釉会自然开裂。这种开裂原来完全是工艺上的重大缺陷,但聪敏而灵巧的中国工匠极为有心,他们渐渐在实践当中掌握了釉质开裂的规律,然后就有意识地借用釉质开裂的现象而让它产生精美开片,可说是“化腐朽为神奇”,绝妙利用了工艺缺陷而赋予瓷器艺术以另一份无与伦比且不得不叫人惊叹的美感。至于哥窑瓷的另一标志“紫口铁足”,说的是哥窑坯体大都为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的口部边缘釉薄处,因为露出胎色而泛起一层灰紫色。同时在底足没有挂釉的地方则会出现铁黑色,这便有了“紫口铁足”一说。于是“金丝铁线”和“紫口铁足”也就成了人们鉴别一尊瓷器是否是正宗哥窑瓷的基本依据了。
因为土质含铁量较高,烧胚时发生还原,瓷器胚呈紫黑铁色,瓷器没有涂釉的底部显现瓷胚本来的铁色,叫“铁足”,而釉彩较薄的口部呈紫色,叫“紫口”,俗称“紫口铁足”。一般来说,大器小开片者和小器大开片者颇为珍贵。由于哥釉瓷细致、精美,以后各代对它都有仿造。特别是到了清代,还出现了一个仿哥釉瓷的高潮。到了清朝后期,哥釉明显地不如清前期,颜色越来越深,开片越来越细碎,釉面甚至出现凹凸不平的疙瘩釉,胎质也变得疏松。
金丝铁线的说法,并不是很久远的事,到了清代才有这样一说。《处州府志》中载:"其兄名章生一,所主之窑,皆浇白断纹,号百圾碎,亦冠绝当世。"当时对哥窑的记载说它这种细小的开片冠绝当世。哥窑的工艺,已经由原来的无法控制,到能够主动控制,这个过程已经变成了一个主观的追求。
关于哥窑的开片,还有很多传说。有一说是章生一、章生二兄弟造青瓷,各有成就。哥哥忠厚,瓷器卖得好,弟弟顿生妒意,就抓了一把黏土搁在釉缸里,这样开窑后就会使釉面开裂。本来开裂了是个缺陷,没想到被推到极高的地位,反而卖得更好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弟弟在开窑前往里泼水,使釉面炸裂。这些实际都是一些外行的说法。外行不知道烧造的工艺,这个工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北京瀚海,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征集:
[陶瓷] 高古瓷、元明清瓷器、民国名瓷、现代毛瓷及大师精品瓷器,紫砂壶。
[玉石] 古玉、明清玉、现代玉、翡翠、田黄、鸡血石。
[书画] 历代名人名家书画、现当代书画、各派系名家字画。
[杂项] 古籍善本、金银铜器、奇石雕件、钱币邮票、文房用品、紫砂壶、佛像。
[家具] 明清各种材质的硬木家具,以紫檀和海南黄花梨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