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6-29 00:44
嘉靖通宝上门收购价格前景怎么样,如今在中原地区,较为常见的明朝钱币为崇祯、天启、万历、洪武、泰昌等,弘治、永乐、嘉靖、宣德钱已较为少见。所见嘉靖钱或为传世或为零星,未见有大量窖藏,估计当时铸量不大,但嘉靖钱的版式又较弘治、宣德复杂。
“嘉靖通宝”在初铸时,为了保证钱币质量和进一步提高钱币的防伪能力,钱局采用了多种铸造加工方法。如“金背”钱是采用经过四次精炼的黄铜铸造;“火漆”钱是用二次熔练的黄铜铸造;用旋床进行锉磨加工的钱称为“旋边”。当然,由于加工道序的繁简不同,它们的价值也各有高低,其中“金背”钱折值,其它两种大致一样。
云南会泽发现过一枚较大型“嘉靖通宝”直径57.8厘米穿径10.24厘米有内外廓外廓宽3.5厘米厚3.7厘米内廓宽窄不等在3.4至2.4厘米之间内厚1.12厘米重41.5克钱面铸“嘉靖通宝”四个字每字见方17×18厘米字体魏碑文对读背光。经专家鉴定属纪念性质当为明代嘉靖时期东川府铸钱时为纪念开炉而铸该币对研究会泽造币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嘉靖通宝特点,嘉靖通宝价格分析收藏研究价值高
"嘉靖通宝"是方孔圆钱,直径57.8厘米,穿径10.24厘米,有内外廓,外廓宽3.5厘米,厚3.7厘米,内廓宽窄不等,在3.4至2.4厘米之间,内厚1.12厘米,重41.5公斤,钱面铸"嘉靖通宝”四个字,每字见方17×18厘米,字体魏碑,文对读,背光。该币经全泽铅锌矿质量检验科1990年6月27日取样分析化验,该钱含铜90.18%,铝0.584%,锌.532%,铁3%,银每吨含640克。
会泽,云南省1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昆明的东北部,县城距昆明市区200多公里。会泽因地理位置和矿产资源之利,西汉时期就归建制,在发展中成了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大站和铸币铜料的主供地。明清时期,云南产铜占全国的80%,而东川府(今会泽)产铜占全省的72%。会泽是滇铜的集散中心和铜产品加工与铸币中心。“滇铜甲天下”,东川府(会泽)是当时中国名副其实的铜都,每年额定滇铜600万斤运交京师宝源、宝泉两局铸币,故称之为“万里京运城”。南铜北运的京运古道,运距之长、运量之大、持续时间之久,在世界古代史上也属罕见。
嘉靖通宝价值,据史料记载,嘉靖三十四年,嘉靖皇帝下诏允许地处边远的云南就地取材,设炉制币,以供滇省用币之需。也就是嘉靖三十四年,是云南铸币的,“嘉靖通宝”就是当时的开炉纪念币。之后一直由古代保管流传,清雍正十二年,“东川宝云”铸钱局设立后作为吉祥之物悬挂于其大门之上。
而一旦终确认于汤丹老街冶铜遗址的四枚汉“五铢”钱为当地铸造;于汤丹老明槽采铜遗址发现的用“火烧水泼”法开采而形成的“爆火硐”属青铜时期早期产物,则汤丹厂的历史更加久远。故民间通常称汤丹厂为老厂,其拥有的冶炼设施与技术人才无疑为“即山鼓铸”创造了条件;其三,自东汉初期至明嘉靖初的1,500年间,在东川百里矿山逐步形成以汤丹为中心的汤丹至昆明、汤丹至会泽、汤丹至寻甸、汤丹至巧家四条铜运古道。显而易见汤丹厂的交通条件优于其他各厂,理所当然是“即山鼓铸”之厂。为纪念“即山鼓铸”,铸造“嘉靖通宝”这一非凡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汤丹厂于启炉铸币之始首铸一枚纪念币,这就是被誉为“钱王”的明“嘉靖通宝”大铜币。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现的重的金属古钱币,2002年已由昔日东川府所在地会泽县申报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