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藏品高17.5cm长21cm宽6cm,制于汉代,是玉爵杯和女跪俑的巧妙组合。造型夸张而独特,线条流畅优美,极具艺术张力。爵杯上部基本效仿商周青铜爵,足部以一女跪俑代替,女俑低头垂目袒胸,双腿合并,身体前倾,双手交叉背于身后,腕部被绑缚,形象写实生动。被绑缚的女俑背负着巨大的爵杯,是“忍辱负重”这词语的真实写照,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反映出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男权扩张,女性处于底下和被征服的地位。
与皇亲国戚、达吏所用珠光宝气、竞奢斗侈的金镶玉制品不同,江南地区明墓的金镶玉器物,基本上以首饰、佩饰、服饰等各类小件装饰品为主,珠宝使用大多仅起点缀作用,因而反倒显得小巧精致、清新脱俗。如以打浦桥顾从礼家族墓、陆家嘴陆深家族墓为代表的上海地区明墓,墓主人并非显赫的勋臣,的各种金镶玉器物包括霞帔坠、耳环、簪首、头箍饰片、扇坠等装饰件。其中,玉器以镂雕和圆雕较为常见,题材多吉祥喜庆,镂雕题材有绶带鸟牡丹纹、松鹿纹、“寿”字纹、莲荷纹等,圆雕题材见观音、童子、鱼、葫芦、蝴蝶等。多数金镶玉饰件也镶嵌宝石,常见的镶红宝石、蓝宝石,虽然不及皇家制品富丽堂皇,但小巧玲珑,喜庆祥瑞,充分体现出明代民间金镶玉嵌宝工艺的高超水平。
本公司近几年对玉爵杯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清玉爵杯----------------------价格:RMB3,380,000----日期:2016-05-12
玉爵杯------------------------价格:RMB1,970,000----日期:2016-05-11
玉爵杯------------------------价格:RMB4,380,000----日期:2016-11-25
清玉爵杯----------------------价格:RMB5,610,000----日期:2017-06-10
高古玉爵杯一对----------------价格:RMB2,330,000----日期:2017-02-26
近几年玉爵杯市场成交的价格:
玉爵杯------------------------价格:RMB5,670,000----日期:2016-11-19
玉爵杯------------------------价格:RMB2,920,000----日期:2016-06-28
玉爵杯------------------------价格:RMB1,240,000----日期:2016-11-12
明玉爵杯----------------------价格:RMB4,610,000----日期:2016-03-21
明玉爵杯----------------------价格:RMB5,670,000----日期:2017-10-16
和阗玉是清代宫廷玉器发展的支柱清代宫廷建立了庞大的消费系统,生活用品的使用涉及到了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玉器作为一个独立的工艺美术品种,出现在宫廷典章制度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完整的宫廷玉器体系,而支撑这一体系发展的则是新疆和阗玉。
首先,和阗玉是宫廷玉器的主要材料。清代宫廷玉器,就其来源而言有三个重要部分:明代的宫廷遗玉,各级官员的贡入,宫廷组织生产的玉器,明宫遗玉属明代玉器的精华,可以证明,在明代,新疆和阗玉料已经成为玉器生产的主要材料,明宫遗玉自然是以和阗玉料为主体的玉器群,经分析,明宫所遗明代玉器,多为和田青、白玉作品。
明代,随着海外贸易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将金玉珠宝视为财富象征的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风气所及,以金玉珠宝为原料的金镶玉嵌宝器物空前繁荣,不仅传世文献和《》等小说中屡有记载,而且和传世的实物数量十分可观。从考古资料来看,上自皇亲国戚、藩王,下到一般文人小吏、富庶人家,皆使用普遍,且形成了各自特色。
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不乏有玉矿的贮藏。占往今来,人们把各种玉材加工成器物,赋予它们艺术生命,形成了传统的玉文化。和阗玉属透闪石矿族,可以确定,很多地下的透闪石玉在古代已开始使用,成为古代玉文化的发展基础,尤其是新疆和阗玉,在中国玉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里仅就和阗玉与清代宫廷玉器的关系进行初步讨论。
和阗玉属透闪石一阳起石矿族,较其他地区出产的这一矿族玉料而言,和阗玉三在色泽、藏量、实用效果方面都有显著优势。栾秉墩先生存《怎样鉴定占玉器》一书中写道,新疆和阗玉产地有9处,莎车一塔什库尔下地区有叶尔羌河、密尔岱山、玛尔瑚普克山3处,和田一于田地区仃4处,且末地区有2处,和阗玉有坚硬且柔细的特点,是清代宫廷使用的主要的玉材。
现存清代宫廷玉器中,和阗玉作品超过万件,品类齐全,包括了宫廷玉器的绝大多数品种,既有上万斤的玉山,又有精小的佩饰,形成了完整的宫廷玉器系统。
八月底在多伦多的拍卖会藏品征集即将结束,能乘此东风在后时刻赶入展厅的珍宝可谓幸运之至,这对金包玉女跪俑爵杯便是其中具代表性的一员。其造型之独特、工艺之精美、用材之奢华、年代之久远、品相之完好,令所有见到它的人都为之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