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收藏家周先生表示,齐家玉相对数量比较多,但精品并不多。对于普通的齐家玉应当说收藏价值不高,越是精品越具收藏价值,将来在市场上也将获得丰厚回报。
临夏地处黄河上游,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这里农耕、游牧文化相互融合;丝绸之路、唐蕃古道交汇贯通,是我国古代文明早期发祥地之一。
玉钺高15.9厘米,刃宽10厘米,米黄色,夹杂褐斑。间泛青绿色。扁平梯形,器表面抛光,弧形刃,刃的两端略外翘,钝口,没有使用痕迹。上部圆孔用管钻对钻而成,孔壁还留有对钻的旋痕。玉钺只在良渚文化大墓中发现,制作精致,少数钺在柄的两端安装玉冒和玉镦。玉钺与冒、镦是一套整件,其功能已成为代表权利的一件法器,后人称之“权杖”。
本公司近几年对齐家文化玉钺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良渚文化玉钺------------------价格:RMB3,260,000----日期:2016-11-13
齐家文化玉覆面----------------价格:RMB3,640,000----日期:2017-08-24
齐家文化玉钺------------------价格:RMB4,670,000----日期:2017-02-28
良渚文化玉钺------------------价格:RMB1,850,000----日期:2017-04-01
齐家文化玉钺------------------价格:RMB4,610,000----日期:2017-04-19
近几年齐家文化玉钺市场成交的价格:
清早期白玉钺珮----------------价格:RMB1,520,000----日期:2017-07-09
齐家文化玉钺------------------价格:RMB2,350,000----日期:2017-06-19
齐家文化玉刀------------------价格:RMB5,820,000----日期:2016-12-01
齐家文化玉钺------------------价格:RMB2,740,000----日期:2016-08-18
良渚文化玉钺------------------价格:RMB4,740,000----日期:2016-05-10
此次展出的213件(套)展品,展示了15家国有文物收藏、研究单位考古与采集的齐家文化玉器,首次向公众揭示客观真实的齐家文化玉器,从多个角度诠释齐家文化玉器与玉文化。
齐家文化玉器以素面为主,多不做纹饰雕刻,古朴素雅。玉器造型以璧、环、多璜联璧、琮、刀、铲形器、管、珠为主。玉料材质多种多样,主要有透闪石、蛇纹石、大理石等各种材质。
玉刀亦是齐家文化玉礼器中的典型器。值得一提的是,笔者2010年曾在上海博物馆古代玉器馆中见到一件长约50厘米、宽约8厘米的此类玉刀,展品下方赫然标注“齐家文化四孔玉刀”。当初,真叫人眼前一亮。隔橱相望,兴奋难抑,然而,驻足凝神,感慨良多。近20年来,我在览史、读帖的同时,又寄情于齐家文化玉器和宋、元瓷器的研究。通过民间走访、采样,质地对比,沁、釉色变化分析,制作规律和时代特征判定,以及实、史考甄,真伪分辨等多方位探索,如悟书道,渐领其奥,遂得妙会。同时多次探访了国内多家大型博物馆。令人遗憾的是,除西部几家博物馆展有为数不多的齐家文化玉器外,绝大部分博物馆难觅其踪影。而上海博物馆展出的这件四孔玉刀无论是玉质、还是沁色,以及它制作工艺的精美程度,堪称齐家玉刀中无与伦比的珍品。
按用途而言,古代玉器可分为礼器、兵器、佩饰、随丧玉、玉器具、玉陈设等几类。所谓礼,在古代主要指祭祀活动,另外还包括朝享、交聘、军旅等礼仪活动。《周礼大宗伯》说:“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璧、琮、圭、璋、琥、璜这六种玉礼器,早在齐家文化玉器中均有,而且制作精美,质地优良。
田野考古中尚未发现汉代以后的钺,不过,魏晋南北朝时的文献中有关"假黄钺",即皇帝把军事指挥权暂时授给大臣以俾其代表皇帝统兵征讨的记载比比皆是。例如《三国志,魏书》卷九“曹休传”中有“帝征孙权,以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又比如《晋书》卷七《帝纪第七,成帝》有“咸和元年……石勒将石聪攻寿阳,不克,遂侵逡遒、阜陵,加司徒王导大司马、假黄钺、都督中外征讨诸军事以御之”。同时代的《世说新语》和《洛阳伽蓝记》中亦多次提到"假黄钺"的记载。由此看来,钺作为军事权力的象征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加牢固地确立在礼仪制度之中。唐宋的文献中黄钺和假黄钺亦屡有提及,例如《唐书,仪卫志》中即载有皇帝出行时的卤簿大驾里包括斧钺之形的仪锽,代表皇帝的威仪,印证了林沄先生在“说‘王’”一文中的论述,钺从军事指挥权的象征物发展为皇权的象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