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28 08:58
窍门寺是中国释教的一处千年圣迹。1987年4月3日,窍门寺因修建半壁坍塌的明代真身砖塔,考古事情者在塔基下意外发现了唐代真身宝塔地宫。在这批掘客的唐代珍贵文物中,共有13件(尚有一件未纪录)唐代越窑青瓷。在同时的石刻《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帐》碑文中,将这批细腻绝伦的越窑青瓷纪录为“瓷秘色碗七口,内二银棱瓷秘色盘子、碟子共六枚”,这里所谓的“秘色瓷”就是越窑青瓷。这14件瓷器(包罗未入帐的一件)外貌泛起为有差异的两种釉色,其中12件为青绿色或湖绿色,另外两件为青黄色。从釉色品质上看,釉质晶莹滋润,色泽很是纯正,看上去似乎湖水一样平常清亮清洁;从器型上看,造型奇异,轮廓线条自然流通、大方得体;从制造武艺上看,作工很是精巧,器物的口、腹、底各部完善无缺。云云数目多、质地优良、制作精巧的唐代皇室秘色瓷的,在我国历史上尚属首次。它不仅揭开了唐代秘色瓷的身世之谜,使中国陶瓷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也为以后秘色瓷的鉴别提供了真实的实物尺度。因此,研究窍门寺秘色瓷的释教美学特征,对于周全相识窍门寺文化具有很是主要的意义。
宋代钧窑清水瓶
在掘客时,瓶口覆有一颗大宝珠,瓶内装有29颗五色宝珠。遗憾的是这么细腻的瓷瓶在《物账碑》中竟没有纪录。后经专家鉴定,瓷瓶的釉色、胎质与其他秘色瓷完全相同,应该算在秘色瓷的行列之中。再从释教的仪轨看,此瓶时内有宝珠,应属于密教的供养器“五贤瓶”“五宝瓶”之类。用它盛上五宝、五等以烦恼、去除尘垢,系为佛家宝物。
千峰翠色。唐代越窑青瓷的釉色摒弃了太过的艳丽和豪华,突出了幽静和淡雅的意趣。瓷器的釉色泛起温润的青绿色,“犹如雨过天晴的天空”,被众人誉为“千峰翠色”。如的侈口秘色瓷碗,高6.8厘米,口径24.5厘米,底径9.5厘米。瓷器通体施青釉,釉层薄而莹润,釉色雅而柔和,如美玉般青翠秀丽,给人以恬静柔和的感受。
上海窍门寺秘色瓷的问世,为秘色瓷文化的掘客和研究提供了绝好的实证。同时,继续传统与一直创新始终是越窑青瓷生长历程中的精髓与亮点,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谈窍门寺秘色瓷的释教美学
八棱清水秘色瓷瓶出于窍门寺地宫的中室内。其造型十分优雅,正经规整,釉色晶莹,胎质细密。瓶颈细长,直口,圆唇,肩部圆隆,腹呈瓣瓜棱形,圈足稍外侈。在瓶颈与瓶身相接处装饰有响应的八角凸棱纹三周,呈蹊径状。通体施明亮青釉,有开片。足底露胎,胎色浅灰而细腻细密。高21.5厘米、腹径11厘米、口径2.2厘米、颈高11厘米,重6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