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王玉圭收购价格咨询,武昌王玉圭在哪里交易容易成功吗
武昌王玉圭玉圭(图一)长7厘米,宽1.5厘米,和田青玉。玉圭(图二))长8厘米,宽1.8厘米,和田青玉受沁,局部呈鸡骨白色。两件形制相同,素面,上端为三角形,下部为长方体,表面经过抛光打磨。圭出现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商周至秦汉时期广泛应用于社会的诸多领域,是一种多用途的玉器。据《周礼》记述:在吉、凶、军、兵、嘉五种礼仪活动中,以圭的使用为普遍。圭作为重要的礼玉之一,不仅用来祭礼天地神灵,象征等级制度,而且还被用于朝觐、婚聘、丈量土地、测定时间、表示重量等。
玉琮(图三)边长7厘米,孔径1.1厘米。和田青玉受沁泛黄色。表面抛光打磨。琮是外方内圆,多由圆柱体和方柱体复合而成,琮心为圆形直孔。此件器物虽呈薄片状,但应是琮式的简化。玉琮的用途很多,据《三礼》及汉儒解释,有祭祀时用以祭地、敛尸时放在腹部、朝聘时诸侯持以敬献君夫人等。有人认为它是贯通天地的一种法器,或为图腾柱,或是巫师用以沟通神灵的工具。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有大量玉琮,且多刻有神秘的纹样。商代极少,且不刻纹样。周以后更为罕见。
此玉圭与玉琮做工简单,不同于佩饰玉器。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佩饰玉追求玉质温润,造型巧妙,纹饰华美及技艺高超的审美效果。而玉礼器则追求“以少为贵”、“以素为贵”、“以质为美”,《礼记·礼器》载:“有以文为贵者,有以素为贵者,至敬无文,父党无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此以素为贵也。”选用质地精美之玉,以其“精气”来与神灵沟通。《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秦人尚黑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北方属水,色为玄(黑)。秦人以为青色、青黑色玉为贵,例如凤翔南河屯的两件玉璧,秦公大墓和益门秦墓中的刻纹璋形璧,烟台芝罡、西安联志村、芦家口村、甘肃礼县鸾亭山祭祀用玉,均以青色玉材制成,玉色青绿。而凤翔高庄M10的两个殉人身上却佩有很好的白玉璜、玦,这说明秦人用白玉制作佩饰器,而视青玉为珍品,用作祭祀。表达对神灵的敬重之情。
本公司近几年对武昌王玉圭市场价格分析估价表:
玉圭--------------------------价格:RMB2,410,000----日期:2016-03-21
玉圭--------------------------价格:RMB5,450,000----日期:2017-09-08
玉圭--------------------------价格:RMB4,830,000----日期:2017-08-01
商代白玉圭--------------------价格:RMB4,770,000----日期:2016-02-24
玉圭--------------------------价格:RMB3,760,000----日期:2017-04-18
玉圭--------------------------价格:RMB1,980,000----日期:2017-01-24
玉圭--------------------------价格:RMB1,620,000----日期:2016-04-04
玉圭--------------------------价格:RMB4,850,000----日期:2016-11-27
玉圭--------------------------价格:RMB2,220,000----日期:2016-07-13
玉圭--------------------------价格:RMB2,750,000----日期:2017-06-05
此三件祭祀玉圭与玉琮符合文献记载,是秦代祭祀文化和玉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反映出当时人们采用等级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之心。同时也为我们研究秦代玉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玉圭早见于新石器早期,它是由当时的石斧演变而来的。而真正的玉圭见于商代,有两种形式,一种平首,圭身饰双钩弦纹,另一种尖首平端,近似后代的圭。进入西周,玉圭成为朝廷祭祀的一种礼器,后来又成为一种权利的象征。朝廷在分封诸侯时,常常赐以玉圭,作为统治地方的权杖。获得玉圭的诸侯在封地内掌握有生杀大权。
历代统治者为了显示权威,履行职责,都有明确的身份标志物,酋长用权杖,女皇戴,军事佩宝剑,文职官员挂玺印,而我国古代统治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用玉圭。《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说文解字》释“瑞”:以玉为信也。所谓“瑞”,是古时用玉做成的器物,作为封官拜爵之用凭据。所谓“以等邦国”,是王以下分公、侯、伯、子、男五爵位,因爵位高低有别,故在君臣相见或诸侯间相访的时候,所执的玉器也各不相同,以示爵位的高低,故有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