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型
邢窑白釉碗
这样的情形现在依然存在,被中国内地藏家忽略的不仅是隋唐白瓷精品,中国古代陶瓷品种还有不少类似境遇,其价值并没有被藏家认识到。这也是因为我们中国内地的收藏者大多在认识上和收藏眼界上与国际上一些大的收藏家和艺术品机构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对这些中国古代陶瓷产品在艺术上与审美上的认识都不,相信随着中国内地藏家理论知识与认识水平的提高,其对国内一些古陶瓷的认知也会不断发生改变,那时中国古陶瓷的春天可能也就真的不远了。
刑窑执壶----------------------价格:RMB2,910,000----日期:2017-04-08
刑窑白瓷文人俑----------------价格:RMB1,260,000----日期:2017-01-23
刑窑执壶----------------------价格:RMB1,350,000----日期:2016-07-23
明以前刑窑青白釉茶碗----------价格:RMB1,370,000----日期:2017-05-19
刑窑执壶----------------------价格:RMB1,210,000----日期:2017-12-23
近几年刑窑瓷器市场成交的价格:
刑窑盏------------------------价格:RMB2,890,000----日期:2017-08-17
唐刑窑白釉执壶----------------价格:RMB3,460,000----日期:2017-11-09
刑窑白釉玉璧底碗--------------价格:RMB3,160,000----日期:2016-07-20
唐刑窑白釉伏狮----------------价格:RMB1,280,000----日期:2016-02-04
刑窑白釉碗--------------------价格:RMB2,390,000----日期:2017-02-27
陆羽《茶经》这样评价:“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皮日休《茶瓯诗》写道:“邢窑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唐大中初年,有调音律官郭道源者,“善击瓯,率以越瓯、邢瓯共十二只,旋加减水于其中,以箸击之,其音妙于方响。”李肇《国史补》中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唐代的陶瓷业,技术上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陶瓷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由于整个制瓷业技术的提高和改进,出现了大量瓷窑,而在所有的窑口中,以南方烧制青瓷的越窑(今浙江余姚)和北方烧制白瓷的邢窑受人们推崇,大体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越窑青瓷和邢窑的白瓷代表了当时瓷制品的高水平,同时著称于世。陆羽《茶经》这样评价:“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
李肇《国史补》中有“内丘白瓷瓯”的记载,故一般研究瓷史的学者都认为邢窑的遗址当在内丘。可是,河北的陶瓷研究学者和文物工作者从1952年起到1972年,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曾对邢台地区所辖的沙河、邢台、内丘三县进行过七次考察,虽发现一些窑址,但唐代的窑址没有发现。到了1980年,又向北在与内丘相临的临城县进行普查,终于在这个县的祁村、岗头村、西双井村发现了唐代的窑址群。至此,为中外学者一直关注的“邢窑之谜”终于了。所以,1992年出版的《中华文明史》明确指出,唐代白瓷“河北临城邢窑有名”。1982年至1994年底,内丘县文化馆业务人员在内丘县境内又查出邢窑遗址20多处。
作为中国唐代著名的瓷窑之一,邢窑窑址在今天的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临城县等地均有发现。而为了恢复失传已久的邢窑瓷器烧造技艺,出生于河北省临城县的张志忠,凭着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努力,让这一中国陶瓷史上的经典瓷器品种在当代焕发出了新的光彩。近日,张志忠在接受中国文物网记者采访时,也向我们讲述了他在传统中寻求创新的邢瓷复烧之路。
粗白瓷产量大,生产过程中,不管是捏练还是陈腐都不够充分,白中常泛黄,到五代时部分产品的工艺水平有所提高,胎体中少有气孔夹砂现象,烧不熟的现象已基本克服,渐趋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