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陆龟蒙所作《秘色越器》中的诗句“九州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使得越窑秘色瓷成为古陶瓷界的一大谜案,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的成功发掘,首次揭开了“千峰翠色”的秘瓷之真实面貌。寺塔地宫内物帐碑记载供奉有“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碟子共六枚。”证实了秘色瓷的烧造应在晚唐,而不是我们常根据南宋人周辉《清波杂志》记载“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立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所推断的五代时期。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奠定了宋代及宋以后瓷器鉴赏的参照基础,甚至左右着明清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风尚,定窑的白釉与纹饰也成为明清颜色釉瓷器、彩绘瓷发展的基石。
金定窑黑釉印花葵口碗----------价格:RMB2,380,000----日期:2017-01-26
宋钧窑天青紫斑葵口碗----------价格:RMB1,450,000----日期:2016-06-26
清乾隆仿哥釉葵口碗------------价格:RMB1,280,000----日期:2017-08-13
清雍正藍地留白花卉紋葵口碗----价格:RMB3,190,000----日期:2017-09-08
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纹葵口碗----价格:RMB2,790,000----日期:2016-06-13
近几年秘色瓷葵口碗市场成交的价格:
宋代钧窑葵口碗----------------价格:RMB3,560,000----日期:2016-08-05
哥釉葵口碗--------------------价格:RMB3,210,000----日期:2017-11-17
哥釉葵口碗--------------------价格:RMB2,240,000----日期:2016-01-14
清乾隆仿哥釉葵口碗------------价格:RMB2,490,000----日期:2016-04-20
宋钧窑天青紫斑葵口碗----------价格:RMB3,150,000----日期:2017-02-23
定窑八棱大碗的热拍,带动了定窑瓷器拍卖行情直线上升。一个月后,5月28日香港佳士得春拍,“漱玉供菊——宋代艺术精品”专场集宋元瓷器、漆器、铜器、玉石器精品46件,成交28件。28件来自宋金元时期定窑、官窑、钧窑、哥窑、耀州窑、龙泉窑、建窑、景德镇窑的瓷器成交17件,九件价超百万港币,其中10件定瓷成交七件,三件价超千万港币的瓷器均为定瓷,且价格排在历年定瓷拍卖第二、三、四名。宽20厘米的北宋定窑划莲塘浮鸭纹葵口碗拍至2812万港币,此碗原为英国收藏家卡尔·肯普(JohanCarlKempe)收藏,是2008年伦敦苏富比春拍专场拍卖的封面拍品,当时拍到63万英镑,六年上涨了三倍。直径26.7厘米的北宋定窑白釉鱼藻萱草纹碗2140万港币,宽19.6厘米的北宋白釉菊瓣洗2080万港币。
值得市场人士关注的是,2013年以来,一年多的时间里,纽约、伦敦、香港三地大约九件定瓷拍卖成交价超过500万元人民币,其中今春香港春拍四件成交价格居历年定瓷拍卖前四名。如此密集的高价定瓷集中出现,呈现出了定瓷交易不一般的热度。这轮热潮事实上兴起于去年3月19日纽约苏富比春拍,当天上拍的直径13.4厘米的北宋定窑刻莲花纹碗,估价20万美元,终被英国古董商埃斯肯纳茨(GiuseppeEskenazi)以222.5万美元拍得,当时创下定瓷拍卖的历史高价格。而坊间传闻此碗五年间在纽约跳蚤市场仅价值三美元!这一传奇成为去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大的新闻,不论真假,确实满了部分人一夜暴富的暇想。
20世纪早中期,日本收藏者大量收购中国高古瓷及其他艺术品,如今拍场上屡创高价的高古瓷,不少出自他们之手。上述两件瓷器均由日本人收藏,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于上世纪30-70年代入艾弗瑞·克拉克夫妇之手,70年代后归日本东京龙泉堂收藏,后为日本私人藏家秘藏,直到2012年售出;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碗1971年后被日本坂本五郎收藏,今年拍卖中再次被日本收藏家拍回日本。
该件五棱葵口圈碗同其余13件秘色瓷碗、盘、瓶一同由唐懿宗进贡佛祖,时外壁包有《簪花仕女图》的绢纸。器物敞口,葵口配以五曲式的浅腹,整个器形犹如婀娜多姿的盛开花朵。胎釉凝结浑然一体,通体施青灰色釉,釉色均匀清亮,晶莹明彻。器高9.4厘米,口径21.4厘米,腹深7厘米,高2.1厘米,径9.9厘米。由于其既是“贡君”,又是“贡佛”,自然体现了晚唐瓷器烧造的高水准,从中可以想见当年窑工们对瓷土进行粉碎、淘洗、陈腐、炼制时诚惶诚恐的情景。精工细作造就了胎质的均匀、细致、紧密,少气孔和掺杂物。器壁不见开片,说明胎釉的膨胀系数达到一致,而它应是被置于龙窑底部靠近火膛的位置烧造而成,确保了烧造温度和供氧量。当然,秘色瓷引人关注的是其“千峰翠色”的青绿釉面,达到这般釉色首先需要高度控制窑内的烧造气氛,让器物在供氧不的还原气氛中烧成,使釉料中的氧化铁被还原为青绿色。为了保证外表美观,它还采用了单件匣钵烧造的方式,因此器底不见支烧痕迹,器壁满釉而不染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