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青花造型的突出特点是,烧造了大量的寺庙中供奉用的器皿,也就是佛前供器,全是民窑,形体都比较粗厚笨重,制作不是很精细。如:供盘、供碗、香炉、撇口瓶、净水碗等。有的在器身上书写供奉者的姓名、身份及祈求吉祥如意的语句,同时还写有具体的烧造年代,如故宫博物院藏顺治十一年青花云龙纹净水碗、顺治十五年青花云龙纹撇口瓶、顺治十六年青花异兽纹炉等。
民窑青花既有楷书也有篆书款,主要写干支纪年款,如“顺治丁酉年”(1657年)、“庚子年制”(1660年)等,还有写斋堂名款的,如:“三堂佳器”、“玉堂珍器”、“百花斋”、“梓桑轩制”、“西畴书院”、“继善堂”等;另有定烧人物的名款,如“鲁西王瑛制”等。据统计,在民窑青花瓷器中,写“玉堂佳器”款的多。仿明朝款识有:“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款,均为楷书。
茄皮紫釉筒瓶------------------价格:RMB2,740,000----日期:2017-06-04
顺治敕封班臣额尔德尼之印------价格:RMB2,770,000----日期:2017-10-27
青花麒麟望月纹大罐------------价格:RMB3,850,000----日期:2017-10-24
顺治敕封班臣额尔德尼之印------价格:RMB3,230,000----日期:2017-11-19
近几年顺治年民窑瓷器市场成交的价格:
清顺治五彩瑞兽纹盌------------价格:RMB1,710,000----日期:2016-01-16
清顺治青花五彩人物花觚--------价格:RMB1,560,000----日期:2016-10-21
茄皮紫釉筒瓶------------------价格:RMB1,770,000----日期:2017-09-08
清顺治五彩瑞兽纹盌------------价格:RMB1,360,000----日期:2016-07-01
顺治一朝历时18年(1644-1661年),从传世品看,顺治窑主要烧造了青花、五彩、白釉、黄釉和茄皮紫釉等几个品种,这其中青花占主流。顺治二年(1645年),朝廷废除了明代官窑那种官办官烧的制度,而采用官搭民烧的制度,这不仅充分释放了民窑的生产潜力,调动了工匠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民窑作坊的规模及烧造精细瓷器的技术,也刺激了民窑青花的进一步发展。官窑、民窑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和促进,因此,顺治青花民窑数量居多。这种“官搭民烧”的制度灵活实用,不仅为陶瓷生产闯出了新路子,同时也为后期康熙瓷器的繁荣与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归纳顺治青花的几个特点:一、胎釉顺治青花胎体偏厚重,有粗细之分,粗为渣胎,有灰白或灰黄色;细的洁白坚硬,瓷化程度较好。胎釉结合紧密,制作工艺基本沿袭明末天启、崇祯的风格。多数釉面是白中闪青,呈鸭蛋青色,透明度较差,个别釉面有缩釉。釉面极少有开片,釉层薄,大部分器物带酱口(即口沿刷一层酱黄釉),口沿边缘比较平。
蕉叶中间多留白,相互之间,排列不是很紧密。牡丹花出双犄,又称双犄牡丹,花形大。柳树叶呈点状对称,山头则画“苔点”,石头俗称“怪石”,多瘦削呈玲珑状。人物纹占有很大比例:有八仙庆寿、罗汉图、仕女、竹林僧人、进戟图、武士、颂书图、婴戏图,也有取自神话传说和《西厢记》、“三国”等历史故事的图案,人物描绘身躯比较长,形象潇洒,意态闲适,悠然自得,布局有简有繁,追求神态之美。
顺治青花造型,总体风格趋于简单,莲子罐多数无盖,尺寸不大,往往上面画花蝶、花鸟和花卉纹。花觚一般呈直筒状,口足微外撇,腹中部略凸起不明显,底不施釉;筒瓶又称象腿瓶,有粗、细两种,是清初的典型器。将军罐,因宝珠顶钮盖形似将军的盔帽而得名,始见于明嘉靖,至清顺治时基本定形,顺治将军罐比较高大,多在40厘米左右,底无釉露胎,整体微向内凹,这种器型康熙朝大量烧造。
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顺治青花来看,多数是民窑,极少是官窑作品。其中有些与崇祯青花非常相似。经过仔细观察比较,顺治青花胎体烧结的坚硬度要明显高于崇祯青花。虽然顺治青花造型、纹饰仍带有较浓厚的明末遗风,但也显露出一些变化,开始逐渐向轻灵典雅、秀美的方向发展。